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52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紋溝沖蝕(小溝沖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為小溝沖蝕細溝沖蝕。天空降雨後,若在地表形成地表流,則水會沿著低窪處流動,者地表岩層土壤因抗蝕強度不同,流水會切蝕軟弱岩層土壤,因而在地表形成許多細小紋溝,這種現象稱為紋溝沖蝕。由於紋溝細長,分布頗密,有如手指一般,所以又稱其為指狀沖蝕(finger erosion)。通常紋溝深度相當平淺,大約在30公分以內,這種現象在新開發之邊坡,者在缺乏植被的山坡地等處最易見到。因為它的切蝕作用尚在初期,還不深,故可用一般耕犁方式整平。若紋溝未及時處理,在水流作用下,會加劇其侵蝕作用而形成深溝(gully)。
土地承載(負荷)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土地資源生產潛力污染物自淨能力,包括土地所能提供的糧食、能源、經濟、禽畜水產品污染物削減能力等數量,計算出理論的最高承載容量。土地承載容量一般係以單位土地可以承載人口數污染量 (每公頃土地承載人口數污染量)。
臺灣刺鯊貓公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ntrophorus niaukang (Teng, 1959)
吻端呈寬拋物線狀;口前吻長略短於口裂寬,而短於由口裂部至胸鰭基底之距離。上頜齒齒尖直立稍彎曲。第一背鰭低且延長;第二背鰭約與第一背鰭同高,基底長度則為第一背鰭之3/4;第二背鰭硬棘與腹鰭內緣相對;第一背鰭基底末端至第二背鰭硬棘起點之距離,約等於吻端至胸鰭基底末端之距離;胸鰭後角稍尖,雖稍向尾端延長但仍未達第一背鰭硬棘起點位置,內緣長度則短於由第二背鰭硬棘至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尾鰭後緣平直。體側皮齒塊狀且不重疊,呈頭尾向延長,形如淚滴,後緣尖突。
本種為臺灣地區之特有種,東部成功海域有漁獲記錄。
僅出現於臺灣附近水域,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的瞭解頗為有限,僅知其大約棲息於250公尺深水域,是比較大型的尖鰭鮫類之一。
可由延繩釣漁獲,供食用,肝臟富含鯊烯可提煉油脂。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刺鯊科(Family Centrophoridae)
鐮狀真鯊平滑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Bibron, 1839)
大型鮫類,可成長至3.33公尺以上,體形修長。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之1.2~1.6倍;眼圓形,前後徑為全長之1.2~2.7%;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4~16/13~17,15/15較為常見;上頜齒齒緣呈鋸齒狀,直立稍傾斜,齒根具深鋸齒緣小齒尖;下頜齒直立,齒緣平滑,齒根橫向;兩背鰭間具窄的隆脊;背鰭鉤狀,外角寬圓;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後角之後,內緣長約為基底長之半;第二背鰭小而低,高度約為全長之1.3~2.2%,內緣長度為其高度之1.6~3倍,起點與臀鰭起點位置相對稍後;胸鰭大型,呈窄鉤狀,外角窄圓,前緣長度約為全長之14~22%。脊椎骨數99~215節,尾鰭前脊椎骨數98~106節...
出現於南北緯3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沿岸、近海、外洋水域。臺灣則於東部及東北部海域均有其蹤跡。
熱帶海域經常出現的種類,中表層棲息,適水溫23~24℃。生性活躍移動迅速。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數2~14尾,似乎沒有固定的生殖季節。以硬骨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一般認為對人類具危險性。最大可成長至330公分,成熟體長約20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70~80公分。
可由延繩釣鏢刺漁獲,在臺灣地區沿近海鯊漁業中是多獲性種類之一,供食用,經濟價值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沙拉真鯊沙拉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sorrah (Valenciennes, 1839)
體形頗壯碩,如紡錘狀,可成長至1.6公尺以上。吻尖突;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之1.3~1.5倍;眼圓,前後徑為全長之1.7~2.4%;前鼻瓣窄且延長;上唇溝不明顯;齒式11~13/11~12,12/12較常見;上頜齒具明顯之鋸齒緣,齒尖傾斜,齒根具粗糙之鋸齒緣及小齒尖;下頜齒傾斜且具明顯之鋸齒緣,齒根橫向,無小齒尖。兩背鰭間具低隆脊;第一背鰭呈大型鉤狀,外角尖突,起點與胸鰭後角位置約略相對,內緣長度為鰭高之2~2.6倍;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後1/3位置相對;胸鰭呈小型鉤狀,外角窄圓。脊椎骨數153~175節,尾鰭前之脊椎骨數66~79節。體背灰色,腹面白色,胸鰭、第二背鰭及尾鰭下葉鰭尖黑色,第一...
印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南北緯30度間之沿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則於東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棲息水深0~73公尺,經常出現於熱帶珊瑚礁區淺灣區。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3~6尾 (6尾較常見),以硬骨魚類及頭足類為食。最大體長160公分,成熟體長100~11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45~60公分。
可由刺網延繩釣漁獲,供食用,在臺灣地區是經濟性魚種之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Labroides dimidiatus (Valenciennes, 1839)
體延長;吻尖;尾截平;體藍白色;自口經眼至尾鰭具一漸寬黑色帶;背鰭第一~三棘間具1黑斑;臀鰭白色;基部具黑縱帶;體長可達12公分。
夏威夷、西太平洋、印度──太平洋、南非。
夜間棲息於岩縫珊瑚上,為珊瑚礁地帶的重要魚類,可清除各種魚類皮膚上的寄生蟲,令人驚異的是,其可自由穿梭於20公斤重的鱸魚口腔與鰓腔內,而在固定的位置上,吃掉50隻以上的寄生蟲,因此被稱為“魚醫生”。裂唇魚很容易受水質變化的影響,若水中有亞硝酸鹽時,則會立刻死亡,所以飼養於水族箱時,約只能維持1個月左右。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無溝雙髻鯊八鰭丫髻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hyrna mokarran (Rüppell, 1837)
頭部向兩側延伸,寬度極寬而前後長度較短,頭寬約為全長之23~27%;由吻端至第一背鰭基底末端之距離不及頭寬之半;仔魚頭部前緣稍彎曲,成魚則近乎平直,中央部位明顯凹入;前鼻溝缺如稍微發育;口前吻長不及頭寬之1/3;前方齒強而有力,齒緣似鋸,後方齒大部分呈尖叉狀。第一背鰭刀形,其起點與胸鰭基底末端位置相對稍後方,後角位置則與腹鰭起點相對;第二背鰭約與臀鰭同高,後緣明顯凹入,內緣短,長度約等於高度,後角與尾鰭上葉起點具相當距離;腹鰭刀形,後緣明顯凹入;臀鰭不小於第二背鰭,長度則稍長,基底長約為全長之5.6~7.3%,起點位置在第二背鰭起點之前,後緣明顯凹入。脊椎骨數197~212節。體型龐大...
本種遍佈南北緯4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沿近海域。臺灣於北部海域可發現其蹤跡,唯數量不多。
熱帶及亞熱帶沿近海棲息的種類,經常出現於陸棚區、珊瑚礁區及離島區,棲息水深0~80公尺,有洄游的習性。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3~42尾,胎仔性比1:1。嗜食魟類,餌料生物包括軟骨魚類、硬骨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等。對人類具危險性。最大體長550~610公分,一般體長均不及366公分,成熟體長230~25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 50~70公分。
可由底拖網友延繩釣漁獲,供食用,在台灣是經濟性魚種之一,經濟價值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內角外角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閉合導線常用測角方法,所測前後視二測線之夾角為內角(稱內角法)抑為外角(稱外角法),視導線測量進行方向為左旋右旋而定。實際作業情形,可參閱右旋測角導線。
扁頭哈那鯊油夷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otorynchus cepedianus (Péron, 1807)
頭形圓且吻端短鈍;鰓裂七對;眼小;口裂寬且彎曲呈弓形;下頜齒梳狀,高度較高而寬度較窄;主齒尖具鋸齒狀邊緣,齒尖短,成魚小齒尖5~6枚。尾柄短,由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約與背鰭基底等長。體表具無數黑點,唯背鰭及尾鰭上葉之尖端不具黑斑。
本種於大部分溫帶沿近海域均有其蹤跡,如西北太平洋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沿海,東太平洋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祕魯、智利沿海,西南大西洋之巴西、阿根廷沿海,東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之南非、印度沿海,臺灣北部海域則偶而可以漁獲。
棲息於陸棚區水深0~46公尺處,通常是比較近岸棲息,體形較大的個體則會棲息在較深的水域。生性活躍,游泳能力強。卵胎生,每胎產仔數可超過82尾,通常將胎仔產於淺灣。以魚類(包括鯊、魟等軟骨魚類及硬骨魚類)、海洋哺乳動物等為主食。被飼育於水族館的個體有攻擊潛水人員的記錄,但並不常發生。最大應可成長至3公尺以上,胎仔產出體長45~53公分,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192公分及150公分。
可由延繩釣底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魚皮可製成皮革,肝臟可提煉維他命A。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六鰓鯊目六鰓鮫目(Order Hexanchiformes),Frilled and Cow Sharks
六鰓鮫科六鰓鯊科(Family Hexanchidae),Cow Sharks
黃衣錦魚黃衣葉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alassoma lutescens (Lay & Bennett, 1839)
體延長;雄魚體暗綠色,頭淡紅褐色,背鰭中央、臀鰭基部及尾鰭上下緣均具1紅縱帶,胸鰭上半暗藍色;雌魚體暗黃色其餘色斑與雄魚同;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