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4 ms
您是否想查詢 占候 覘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荷馬史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希臘詩人荷馬所創著的二大敘事詩──〈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二詩是描寫特洛伊(Troy)戰爭及戰後的故事,對於人性的探討非常深刻。荷馬的史詩不僅是古希臘教育和文化的基礎,對後來的西方文學影響亦極為深遠。
改革團隊參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r teams)親師組織在美國由來已久,在臺灣也有漫長的歷史,日治時期的親師互動靠母姊會。二次大戰後,臺灣仍沿襲這種做法,隨著工業化、民主化的進展,家長組織愈來愈系統化、多元化,例如,班親會、班級家長委員、年級家長委員、學校家長會、分區家長會聯誼組織、縣市家長會、縣市家長會長組織、全國家長會長組織、全國家長聯盟等。家長參與校園事務也愈來愈多元,從校務會議代表到獎懲委員、校外教學、營養午餐、教科書採購、募款、危機介入等。然而,如同美國的經驗,家長會的政治性、階級性、排他性很明顯,臺灣的家長會組織還是以中上階級家庭的父母...
天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日本稱其君主。[例]二次大戰後,日本天皇只是國家的象徵,沒有實際政治權力。
柏林(Berl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英帝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採行帝國主義,致力擴展海外殖民地,並由英國國王兼任殖民地統治者。在十九世紀後半達帝國極盛期。二次大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大英帝國已成為歷史名詞。
不結盟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戰時期成立的鬆散國際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埃及、南斯拉夫等新興國家領袖提出不結盟主義,對外採行中立主義,拒絕加入西方集團與共產集團,其目的是為增加第三世界與西方、共產兩集團抗衡的力量,於西元一九六一年九月召開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高峰會。冷戰結束後,不結盟運動雖已失去原有目標,但仍持續運作;西元二○一二年時舉行第十六次不結盟運動高峰會時,有一百二十國代表團參與。
柏林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七八年俄、土戰後所締結的《聖斯泰法諾條約》,遭到英、奧強烈反對,經德國首相俾斯麥從中斡旋,於同年六月在柏林召開的會議。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