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擠手捏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伸出手腳碰觸對方身體,含有輕薄之意。《野叟曝言》第六五回:「每日在路,俱有人瞧著錦囊,挨肩擦背,擠手捏腳。」
撩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腳撥弄水。如:「別儘在那兒撩水玩。」
捏腳捏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輕手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水滸傳》第二一回:「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手,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也作「躡手躡腳」。
腸慌腹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慌張著急。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腸慌腹熱,手腳麞狂去不迭。」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二折:「請法師喚太醫疾快走,將俺養家兒搭救,則教我腸慌腹熱似燒油。」也作「腹熱腸荒」。
匣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牢獄中的一種刑械。形如木床,行刑時命囚犯仰臥其上,再將其手腳緊緊夾住,使其全身不能轉動,痛苦非常。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將軍柱上拴了頭髮,上了腳鐐手扭,抬上匣床。」《水滸傳》第四九回:「樂和便把匣床與他兩個開了。」也稱為「押床」。
螳螂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拳術,相傳為明末清初山東即墨縣人王朗所創。王朗由螳螂兩臂的動作得到啟發,並吸收當時中國北方的名拳,集其大成,而創為此拳。螳螂拳的特點為手腳緊密配合,招法精妙迅術速,在受對方攻擊的同時自己也進攻,並用其獨特的螳螂手迷人眼目,再配合閉門腳攻擊對手。如:「他練習打螳螂拳的樣子滑稽可愛。」
做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打牌時動手腳作弊。
加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被動過手腳。如:「這件事一定被加料過了,否則不會這麼複雜。」
被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被子、棉被。唐.韓偓〈惆悵〉詩:「身情長在暗相隨,生魄隨君君豈知。被頭不暖空霑淚,釵股欲分猶半疑。」《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我便不起來,這被頭裡,豈是躲得過的?」
2.為保持被子乾淨,便於拆洗,縫在被套上端的罩布。如:「被頭髒得不像話,得趕緊換洗了。」
打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準備、收拾、安排。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可也不索慌,不索忙,早把手腳兒十分打當,看那廝怎做隄防。」《水滸傳》第二四回:「且說武大郎吃了早飯,打當了擔兒,自出去做道路。」也作「打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