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77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團體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內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一開團體開始進行前,必須做好許多的準備工作,而這些先前的準備工作,都與一個團體能否順利進行有著重要關聯。團體計畫正是團體前必須要做的重要工作,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許多對團體有益想法、意見為能實施,常是因為團體領導者未能事先擬訂妥切的團體計畫;而團體的許多事件,也常是因為事先未做好妥善的團體計畫,以致於成員在活動時不太投入,讓領導者承受許多壓力。因此團體要有好的開始,一份良好且適切的團體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講解經義理。《墨子.耕柱》:「能談辯者談辯,能說者說。」《明史.卷一四○.列傳.魏觀》:「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說,及授諸王經。」
2.一種流行於民間的說唱藝術。如宋代的講史、元代的平話以及評話、彈詞等。《紅樓夢》第四三回:「園中人都打聽得尤氏辦得十分熱鬧,不但有戲,連耍百戲並說的男女先兒全有。」《老殘遊記》第二回:「明兒白妞說。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罷!」也稱為「挑閃」。
3.職官名。宋朝設置,陪侍天子內廷講說經。掌進讀史,講釋經義,備顧問應對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信。《文選.曹丕.與吳質》:「雖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2.奏章。《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郎官上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本百篇,亡於秦火,其後有今文、古文二種。今文尚係漢初伏生口授于鼂錯,凡二十九篇;古文尚係漢魯恭王壞孔子舊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簡尚,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漢孔安國曾獻古文尚於武帝,而未得立於學官,後遂亡失;至東晉時,梅賾所獻之古文尚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來即疑其偽,然自孔穎達作五經正義,即用梅本,至今仍為一般所誦習。也稱為「尚」。
文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文柔弱的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契。」《資治通鑑.卷一一一.晉紀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珪曰:『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對曰:『自契以來,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勝計。苟人主所好,何憂不集。』」
2.作為憑據之用的文字契約。《周禮.天官.小宰》:「六曰聽取予以契。」漢.鄭玄.注:「契,符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的別名。參見「經」條。
2.職官名。秦置,隸屬少府,掌殿內文。漢成帝時設尚員,掌群臣奏章。隋、唐設尚省,以左右僕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廢中省,以六部尚分掌政務。清末併六部,改尚為大臣。
〔隋經籍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經籍志〕,唐魏徵(580-643)撰。按此志的編者,今傳本題趙國公長孫無忌奉敕撰,按〔四庫隋提要〕謂宋天聖舊本,有跋稱〔隋〕每卷均分題撰人,十志內唯〔經籍志〕題侍中鄭國公魏徵撰。復按〔舊唐經籍志〕的大序,錄有毋煚〔古今錄〕序,批評元行沖的〔群四部錄〕說:「所用序,咸取魏文貞」,也是將〔隋經籍志〕的作者,歸之魏徵,與天聖舊本合。今傳本題長孫無忌者,不過因〔隋〕的十志,後來由他奉詔監修表進,故天聖以後的刻本改題他奉詔撰,並非〔經籍志〕的實際撰稿人。
  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好讀,多通涉,隋未嘗從李密任祕丞。唐太宗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貞觀3年(西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名:(1)廣義的篆,是指隸以前的所有體,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及小篆等;狹義的篆則指大篆及小篆。相傳大篆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為李斯取史籀大篆省改而成。現今所稱的篆,則多指小篆而言。(2)王莽時六之一,即小篆。
〔普勞頓報告〕(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勞頓報告〕係英國中央教育諮議會(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於一九六七年出版的,正式名稱為〔兒童及其初等學校〕(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由於此報告係由普勞頓貴婦(lady)所領導的委員會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故常以其名稱呼之。
  〔普勞頓報告〕主要目的在探討有關初等教育,以及初等與中等教育銜接等問題。其主要建議包括:
  1.鼓勵家長關心及參與子女的教育:根據研究發現家長的教育態度遠比其教育程度、職業地位、家庭物質環境及學校,更能影響學生的教育成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