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2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教育。《史記.卷二.夏本紀》:「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文選.劉.移書讓太常博士》:「今聖上德通神明,繼統揚業,亦愍此文教錯亂。」
無有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魏王,想要篡奪漢室,又不想落人口實,便逼漢獻帝「禪讓」,自己故作推辭,如此三次之後方才接受帝位。華時為相國,曾與其他公卿一同上言,請曹丕接受禪讓。在文中華盛讚曹丕的德行「無有為比」,意思就是說︰德行十分崇高,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後來「無與倫比」這句成語可;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沒有能比得上的。
迎刃而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迎刃而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
披肝露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相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繼。《文選.劉.移書讓太常博士》:「聖帝明王,累起相襲。」《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夫寒暑遞進,盛衰相襲,或前榮而後悴,或始富而終貧。」
書缺簡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簡散佚,殘缺不全。《漢書.卷三六.劉傳》:「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焉。」
村上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蔡雅娟譯,台中:三久,一九九九。《味噌湯裡》。張麗君譯,台中:三久,一九九九。《寂寞國的殺人》。涂平譯,台北:紅色文化,一九九九。《投資才有希望──11個童話改變你的人生》。濱也由佳繪,長安靜美、劉滌昭譯,台北:如何,二○○二。《共生虫》。張致斌譯,台北:大田,二○○二。《希望之國》。張致斌譯,台北:大田,二○○二。觀點村上龍在《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在的我》後記裡說道:他想將希望寫進小說裡。評價張惠菁:當這位小說家摹寫森冷的世界時,他其實是期待著療癒的。他其實是位疲憊的小說家了。只是我們依然在文字中感覺到他試圖傳導...
瀝肝呈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食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鬼神食取供奉品的香氣。《詩經.大雅.生民》唐.孔穎達.正義:「鬼神食氣謂之。」
披肝掛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