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0.89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眉歡眼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眉開眼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眉開眼笑」原作「眉花眼笑」,指眉頭舒展開來,眼睛充滿了笑意,用來形容非常欣喜愉悅的樣子。如明人馮夢龍所著之《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那尼姑貪財,見了這兩錠細絲白銀,眉花眼笑道:『大官人,你相識是誰?委我幹甚事來?』」閒雲菴的王尼姑因為殿中尚有兩尊佛像未著金身,正在憂心,恰好張遠有事託付,邢籗兩錠白銀作為酬謝,王尼姑見到白銀,禁不住地「眉花眼笑」。「眉開眼笑」這句成語或從此演變而來。如清代小說《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描述清抱在路上閒逛,撿到一個沈重的皮包,他設法將將其物歸原主,那人失而復得,「喜的眉開眼笑,打開皮包,取出一大把鈔票送他」。另...
弟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稱哥哥與弟弟。《管子.山至數》:「弟兄十人,分國為十,兄弟五人,分國為五。」《紅樓夢》第六四回:「原來賈璉、賈珍素日親密,又是弟兄,本可避忌之人,自來是不等通報的。」(2)稱弟弟。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我與那相識每會合,賓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紅樓夢》第五回:「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3)對親密伙伴朋友的稱呼。《水滸傳》第五○回:「這孫提轄是我弟兄,自幼與他他同師學藝。」《儒林外史》第三回:「現放著我這幾個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幾十兩銀子借與周相公納監進場。」
邂逅之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偶然巧遇的緣分。《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相識未真,曰半面之識。不期而會,曰邂逅之緣。」
交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朋友。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倒招了個女嬌娃結眷煙,和你這老禪師為交契。」《西遊記》第六七回:「我們又不與他有親,又不相識,又不是交契故人,看他做甚?」
冶葉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妓女及其侍婢。唐.李商隱〈燕臺〉詩四首之一:「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宋.周邦彥〈尉遲盃.隋堤路〉詞:「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也稱為「倡條冶葉」。
四壁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家徒四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為梁孝王的門客。據《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載,孝王死後,司馬相如就回到家鄉成都。但家境貧窮,難以維生,因與臨邛的縣官王吉相識,便到王吉家住了下來。臨邛縣的富商卓王孫聽說縣裡有貴客蒞臨,於是擺設酒宴招待王吉和司馬相如。席間,司馬相如彈了幾首曲子,博得滿座賓客的稱賞。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是個愛好音樂的人,當時因喪夫而寡居在家。她在門後偷聽到司馬相如的琴聲,又看到他那翩翩的風度,馬上就被吸引住了。司馬相如也對卓文君產生好感。有一天晚上,卓文君就和司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但是司馬相如非常貧窮,家中除了四周的牆壁外,什...
後進之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後起之秀」之典源,提供參考。 #◎1《晉書.卷七五.王湛列傳》忱字元達。弱冠知名,與王恭、王珣俱流譽一時。歷位驃騎長史。嘗造其舅范甯,與張玄相遇,甯使與玄語。玄正坐斂衽,待其有發,忱竟不與言,玄失望便去。甯讓忱曰:「張玄,吳中之秀,何不與語?」忱笑曰:「張祖希欲相識,自可見詣。」甯1>謂曰:「卿風流雋望2>,真後來之秀。」忱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既而甯使報玄,玄束帶造之,始為賓主。 〔注解〕 (1) 甯: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
力不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 〔注解〕 (1) 卿大夫:卿和大夫。後泛指貴族。 (2) 卒暴:突然發生的暴動。卒,音ㄘㄨˋ,突然。...
附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書信。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四:「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明史.卷一四三.黃鉞列傳》:「孝孺乃因鉞附書於善。善得書,與鉞相對哭,誓死國。」
乘危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2>,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3>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注解〕 (1) 詡詡:融洽的樣子。詡,音ㄒㄩˇ。 (2) 背負:背棄負心。 (3) 引手:伸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