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於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軌,意圖反叛,枚乘不贊成,於是上書吳王,加以勸諫。在諫書中,枚乘提到:「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的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枚乘於是離開吳國。
撩蜂吃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撩撥蜜蜂而被蜜蜂螫到。比喻惹是生非或惹犯惡人,自取禍害。《醒世姻緣傳》第一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劉六劉七裹革出來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也作「剔蠍撩蜂」。
諱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作惡多端,不肯悔改。
三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三種禍害
寡不勝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寡不敵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厲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議論毀謗朝廷,並且任用虢(ㄍㄨㄛˊ)長父和榮夷公,但這兩人只知獨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認為這樣一來將會為國家招來大災難,於是上書勸誡周厲王。強調身為一國之君有責任為人民除禍害,作人民的榜樣,否則將招致人民的仇視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個,是抵擋不了人數眾多的百姓,這時君王的處境就危險了。後來「寡不敵眾」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
自墜陷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落人圈套或自取禍害。如:「他原想讓對方出醜,卻反倒讓自己進退兩難,可謂自墜陷阱,自作自受了。」
餘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遺留的禍害。《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驩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歡欣鼓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蝥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吃禾稼的害蟲。比喻敗類、禍害的意思。《左傳.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也作「蟊賊」。
戰禍連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連續不斷而造成禍害不絕。如:「由於戰禍連年,造成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