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未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知所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個提出國富兵強理論的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也被奉為法家之祖。他輔佐齊桓公,使他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一書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評論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飢寧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飢不擇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老馬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相遇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說:「父親的過失,是不應該再牽連子女的。像古時候舜因為懲罰有罪,流放了鯀,但卻舉拔賢人而重用了禹;管仲是桓公的敵人,但桓公以他為相而成就了霸業。君王在任用賢人時,只要取用其長處就可以了。」因此,晉文公放棄了成見,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後來「相敬如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相待如賓」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互相敬愛。
雲翻雨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來是雨,形容人心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世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申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有用以比喻男女間床笫之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當下三人捏手捏腳,一直領到宜笑姐自己房中。連餐花姨也留做了一床,翻雲覆雨,倒鳳顛鸞,自不必說。」。
反掌之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易如反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管仲使他的君主稱霸於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盛名遠揚。《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孟子對此事的看法。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他說:「老師,如果您也在齊國執政,是否能振興管仲、晏嬰的功業?」孟子聽了說:「齊國是個大國,地廣人多,如能施行仁政,完成天下統一的王業,就像把手掌翻轉一下那麼容易,可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後來「易如反掌」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由反手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雨覆雲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來是雨,形容人心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世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申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有用以比喻男女間床笫之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當下三人捏手捏腳,一直領到宜笑姐自己房中。連餐花姨也留做了一床,翻雲覆雨,倒鳳顛鸞,自不必說。」。
費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半功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和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加上以王道來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很久沒有出現,以致人民長久處在暴政之中,他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
公孫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孟子弟子。曾向孟子請問管仲、晏嬰的功業。
失魂蕩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失魂落魄」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看官,你道倡家這派,起于何時?元來起于春秋時節,齊大夫管仲設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錢,以為軍需,傳至于後,此風大盛。然不過是侍酒陪飲,追歡買笑,遣興陶情,解悶破寂,實是少不得的。豈至遂為人害?爭奈1>「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才有歡愛之事,便有迷戀之人;才有迷戀之人,便有坑陷之局。做姊妹2>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3>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怎當得做鴇兒龜子的,吮血磨牙,不管天理,又且轉眼無情,回頭是計。所以弄得人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軀隕命,盡道這倡妓一家是陷人無底之坑,雪填不滿之井了。 〔注解〕 (1) 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