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2 ms
共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手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
(3) 輪扁:製作車輪者,名扁,春秋齊人,生卒年不詳。
(4) 斲:音ㄓㄨㄛˊ,砍、削木頭。
(5) 甘而不固:鬆則不牢固。 甘,鬆緩。
(6) 苦而不入:緊則套不進去。苦,緊。
(7) 數:技術。
(8) 糟魄:即糟粕,比喻粗劣無用的東西。魄,音ㄆㄛˋ。〔參考資料〕 《關尹子.三極》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
|
包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束捆綁的菁茅草。古代祭祀時,用來濾酒去滓,為春秋時楚國的貢物。《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史記.卷六二.管晏傳》:「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也作「苞茅」。
|
管鮑分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嘗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自己分財較多,鮑叔牙知管仲家貧,不以為貪。見《列子.力命》。後比喻友誼篤厚。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鮑分金,倒做了孫龐刖足。」
|
霸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雄天下的事業或功業。[例]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終於成就了霸業。
|
饑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飢不擇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
老馬識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馬識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
中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廟堂前階下的正中部分。《禮記.檀弓上》:「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管子.中匡》:「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與言;少進中庭,公不與言。」
|
推誠布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
一匡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後引喻為統一天下。唐.陸贄〈平朱泚後車駕還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
|
三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三歸說法不一,有三種:(1)娶三姓的女子。《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句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2)三歸臺。漢.劉向《說苑.善說》:「管仲故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3)地名。《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