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4.0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1>處南海,唯是風2>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2) 風:雌雄因相誘而相追逐。一說通「放」。
大材小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大材料用在小地方。比喻才能的浪費或人事安排不當。參見「大器小用」條。宋.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管子.參患》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本文主要在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時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春風化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春風化雨」係由「春風」及「化雨」二語詞組合而成。 「春風」是出自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根據記載,孟簡子曾經在梁和衛當過宰相,獲罪後逃亡齊國,管仲前來迎接並且問在梁和衛時門下有多少人?至今還跟隨在身邊的有幾人?孟簡子回答說從前門下有三千使者,現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邊。其中兩個是因為在沒錢時,我出錢幫他們埋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
被髮左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髮,頭髮散亂。衽,衣襟。被髮左衽形容頭髮散亂,穿衣服開左邊的文化落後民族。《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文選.潘岳.西征賦》:「或披髮左衽,奮迅泥滓;或從容傅會,望表如裡。」也作「披髮左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持、稱雄。如:「獨霸一方」。《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 列傳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叔齊列傳 第一-伯夷,叔齊 史記卷六十二 管仲|管晏嬰|晏列傳 第二-管仲,晏嬰 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 第三-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 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 第四-司馬穰苴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 第五-孫武,孫臏,吳起 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 第六-伍子胥,白公勝 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 第七-孔子弟子列表|孔子弟子 史記卷六十八 商鞅|商君列傳 第八-商鞅 史記卷六...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 出處2 2. 語義3 3. 成語故事4 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索隱曰:「言一朝破敗,使肝腦塗地。」蘇洵管仲論:「威公之死也,一敗塗地。」 2. 語義 一旦戰敗身死,將會是肝腦塗滿大地。後用「一敗塗地」形容做事失敗,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塗地,指肝腦塗滿地上,意味悽慘無比。 3. 成語故事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現象,多少標示著封建體制的崩壞以是大局所趨,難以挽回了。 攘夷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得到管仲的輔佐,建立霸業,其中以「攘夷」最有意義。「夷」代表戎、狄、蠻、夷,泛指文化水準低淺,生活狀態落後的人們。他們散居在諸侯各國附近尚未開發的地區,對於封建各國都是嚴重威脅。夷狄之中,又以地處荊蠻的楚力量最強。楚人起於南方,活動於苗蠻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區,他們保存本土優點,吸收先進文化,國勢日強,不斷對外擴張;齊桓公為了抵擋日益強盛的夷狄,於是號召各地諸侯攜手合作,抵禦夷狄的侵擾,保障了中原文明的繼續發展。 關鍵字中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