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陽到漢中5>、三輔6>,願因7>將軍兵馬,鼓旗相當。儻8>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自是恩禮愈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輅別傳》。 (2) 關東寇賊:盤據關東一帶的反賊流寇,指呂鮪等人。關東,古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約今河南省、山東省等地。 (3) 成都:公孫述自立蜀王,以成都為首都。地約當今四川省西部。 (4) 子陽: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劉玄更始二年,阻擊綠林軍於綿竹,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次年稱帝,國號「成家」。光武帝建武三年,遺將軍李育攻三輔,兵敗。建武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度量、胸懷。如:「器度寬廣」、「器量弘深」。《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成就、事業。如:「豐功偉業」。《孟子.公孫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禁。如:「囚禁」、「被囚」。《書經.蔡仲之命》:「囚蔡叔于郭鄰。」《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任職。《禮記.雜記下》:「管仲死,桓公使為之服。官於大夫者之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易如反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管仲使他的君主稱霸於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盛名遠揚。《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孟子對此事的看法。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他說:「老師,如果您也在齊國執政,是否能振興管仲、晏嬰的功業?」孟子聽了說:「齊國是個大國,地廣人多,如能施行仁政,完成天下統一的王業,就像把手掌翻轉一下那麼容易,可是他們都沒有做到。」後來「易如反掌」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由反手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翼而飛」原作「無翼而飛」。據《管子.戒》記載,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有年春天打算去東海邊出遊,再轉往南邊。消息傳出後,有人便說:「桓公這次出遊,有如古代賢王出巡。」桓公聽了十分不解,便請教大臣管仲這話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古代賢王春天出巡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桓公聽了一直點頭稱是。管仲又勸諫桓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後來「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消息、言論等不待推廣便迅速傳播,後來則多於比喻物品無故遺...
燃眉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感動。另外在許多成語詞典中都引了三國時代,吳國謀士張昭取笑諸葛亮的一段話。說孔明平日自比古代名相管仲、大將樂毅,可是當劉備落難,有「燃眉之急」的時候,卻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段文字雖不見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卻可以拿來當做「燃眉之急」的用法參考,所以附載於此。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去是雨,形容人心變換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生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有用以比喻男女間床笫之事,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當下三人捏手捏腳,一直領到宜笑姐自己房中。連餐花姨也留做了一床,翻雲覆雨,倒鳳顛鸞,自不必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