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放進袋子裡,如果早點有這樣的機會讓你把我放進袋中,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錐尖而已,而是早就顯露出才能,鋒畢露了!」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就答應了,讓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會談,從早上到中午,都還沒有結果。毛遂於是持劍走到楚王面前,極力說明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楚王終於被說服,答應趙國願意出兵援救。於是兩國當場歃血為盟,誓守聯合抗秦的盟約。毛遂這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也為國家立下了功勞,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後來「脫穎而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顯露才能,超越眾人。或比喻從囊中逃脫。
熠熠生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出閃亮耀眼的光。如:「遠處的霓虹燈在夜裡熠熠生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寂寥、冷清。如:「蕭索」、「蕭瑟」、「景氣蕭條」。晉.劉伶〈北客舍詩〉:「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鈍、不鋒利。漢.賈誼〈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師心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齊物論》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1>乎?其我獨,而人亦有不者乎?夫隨其成心2>而師3>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4>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注解〕 (1) :通「茫」,不了解、一無所知。 (2) 成心:成見,即對人事存有主觀之見。 (3) 師:效法、採用。 (4) 越: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日光、光。《文選.張衡.西京賦》:「飾華榱與璧璫,流景曜之韡曄。」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初試啼聲,初露頭角,初露鋒,涉世未深反義:老成持重,老馬識途辨似: 茅,音ㄇㄠˊ。茅廬,即草屋。不可寫作「矛」。
如坐針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刺在背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泰則反敗矣!」侵主好惡反法以自傷,喜決難知以塞明,從狙而好小察,事無常而法令申,不,則國失勢。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不,則所惡及身。勞主不明分職,上下相干,臣主同,則刑振以豐,豐振以刻,去之而亂,臨之而殆,則後世何得。振主3>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4>,則人反其故。不5>,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主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盡自治其事,則事多。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不,則見所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爭,世無刑民,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