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9.61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建國於有熊,也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併諸侯,黃帝與其戰於涿鹿,擒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神農氏,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曆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震天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簿2>,縱獠3>者,江河為阹4>,泰山為櫓5>,車騎雷起,隱天動地6>,先後陸離7>,離散別追,淫淫8>,緣陵流澤,雲布雨施。 〔注解〕 (1) 鼓:擊鼓。 (2) 嚴簿:守衛森嚴的侍衛。簿,鹵簿,古代皇帝出行時的儀從和警衛。 (3) 獠:音ㄌ|ㄠˊ,夜間打獵。 (4) 阹:音ㄑㄩ,依傍山谷圍捕禽獸。 (5) 櫓:城上供防禦而無頂蓋的瞭望樓。 (6) 隱天動地:形容聲音很大。隱天,遮蔽天,形容大的樣子。 (7) 陸離:分散。 (8) 淫淫:絡繹行進的樣子。〔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據《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引)
射影含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 漢光武中平中:光武,指東漢光武帝劉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西漢景帝後。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諡號光武。漢光武帝並無中平年號,故「中平」應為「中元」之誤;又,「中平」為漢靈帝年號,因此也有可能光武帝為靈帝之誤。 (3) 蜮:音ㄩˋ。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形狀似鱉,有三隻腳,有翅膀,能飛,看到人就用口中所含的沙粒加以襲擊,被射中的人會生病。蜮有許多別名,如「短狐」、「射工」、「射影」、「祝影蟲」、「拘槍」、「水狐」或「水弩」等。 (4) 筋急:抽筋。 (5) 劇者:病情較嚴重的人。〔參考資料〕...
敕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北方的種族之一。為匈奴人的苗,隋時共有十餘部,以薛延陀勢力最強。唐時為唐與回紇的聯軍所滅,併入回紇,置瀚海都督府,分設府州,屬關內道。也稱為「鐵敕」。
方案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案評鑑(program evaluation)所謂方案評鑑係針對某一方案實施效果進行評鑑,在三種研究途徑中,在方法論上是較為嚴謹的一種,其研究結果與極端組研究、個案研究大同小異。主要研究有:1.Armor et al.的「洛杉磯少數族學校偏好閱讀方案之分析」是項研究是以洛杉磯二十所參與閱讀改進方案之學校為對象,其目的在了解學校和班級政策對少數族閱讀成功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下列學校特徵與學生閱讀表現有關:(1)教師具有強烈的效率感,且對學生有...
白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兩種藝術都佔有一定空間。而詩隨時都在腦中,只要記得住,就能享受詩的意境。==著作==  ◎詩集後(一九七九年)大黃河(一九八六年)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一九九七年)五行詩(2000年)愛與死的間隙(2000年)白靈世紀詩選(2000年)◎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五四)白靈散文集(河童)◎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九歌煙火與噴泉(三民)一首詩的誘惑(河童)◎編[八十四年詩選]、[可愛小詩選]、[八十七年詩選]、 [新詩二十家]等。責任編輯:張嘉倫
高節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推心致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案行:巡察。 (5) 蕭王:指東漢光武帝劉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新朝王莽末年,劉秀起兵討伐王莽,因大敗莽軍及其他叛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光復漢室,定都洛陽,為漢朝中興之主。 (6) 赤心:誠心。 (7) 投死:效死。此言捨命回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
伯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山海經.海內經》:「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晉.郭璞.注:「伯夷父顓頊師,今氐羌其苗也。」也稱為「伯夷父」、「顓頊師」。
炎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炎熱的夏天。三國魏.曹植〈離繳雁賦〉:「遠玄冬于南兮,避炎夏乎朔方。」唐.朱慶餘〈夏日訪貞上人院〉詩:「炎夏尋靈境,高僧澹蕩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