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7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喘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時間的短促。《後漢書.卷五六.張皓傳》:「荒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
多元文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同一種顏色與味道,而是透過不同、多元的文化展現,共同來豐富一個國家或社會。透過增加對不同民族、族的文化傳統的理解,來促使人們尊重不同文化的傳統等,並進一步消除對其他民族、族文化的誤解,以克服、消彌因彼此間互不理解而產生的激烈文化衝突,甚至減少對其他文化、種族的偏見,培養對於群體差別欣賞的態度。而如此的理想狀態則需透過適切的社會學習來推進,以使各個族群、團體之間能相互容忍,了解不同的問話各自具有其獨特性,進而尊重、欣賞彼此之間的異同。(註2)...
刻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木、石、金屬板面上雕刻文字、圖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周顯德中,始有經籍刻板,學者無筆札之勞,獲睹古人全書。」《資治通鑑.卷二九一.後周紀二.太祖廣順三年》:「蜀毌昭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且請刻板印九經。」
寰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宇宙、全天下。《南史.卷八.梁簡文帝本紀.論曰》:「介冑仁義,折衝尊俎,聲振寰宇,澤流遐。」唐.駱賓王〈帝京篇〉:「聲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海誓山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誓山盟」典源作「河盟山誓」。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對有功的軍臣加官賜爵、分封土地,《史記》裡列表敘述分封情形,並記載在賜封時,漢高祖誓言:「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意思是只要國家安定,眾功臣之勛爵必定永傳子孫。「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即是假使黃河乾涸,窄如衣帶;泰山崩壞,小如礪石(磨刀石)。你們的官爵才會變動。這是漢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沛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換為「海」,同樣是指誓約如山海般堅固持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邊。《淮南子.原道》:「游於江潯海,馳要褭,建翠蓋。」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城府開青旭,松筠起碧潯。」
全軍覆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軍覆沒」原作「舉軍盡沒」。蠕蠕,即柔然,為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初屬拓拔部,為東胡族的苗。北魏時,游牧於今鄂爾渾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權。北魏世祖拓拔燾在位年間,屢次想北伐滅之。但是當世祖提出此議,朝中大臣幾乎全部反對,認為將會誘引南方劉宋乘隙來伐,恐怕得不償失。但崔浩卻表贊成,他說:「當初劉裕乘後秦內亂率大軍北伐,攻下關洛,並留次子劉義真與大批的精兵鎮守長安,但後來仍被夏主赫連勃勃攻破,軍隊全被消滅,創傷至今尚且未平復,怎麼敢來攻打我們呢?此時正是北伐的良機,可獲一勞永逸的長久之利。」於是世祖大悅,決意北伐。「全軍覆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舉軍盡沒」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喪失或澈底失敗。
公民不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s K.Gandhi),很成功的運用不合作主義來對抗英國對於印度的壓榨統治。1960年代美國的非民權運動,在民權鬥士金恩博士(Dr.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帶領下,公民不服從也同樣被成功的運用,以爭取黑人的權益。(註1) 技術與手段公民不服從的基本要求便是理性和平,抗議者可以藉由在不傷害他人情況下,蓄意觸犯某項法律,例如:以群眾人數優勢佔據街道以達到阻塞的效果,或者是違法占據某些重要設施,透過阻礙正常的辦公來引起注意以宣傳某些法律或政策的不合理與不公平,佔領華爾街即是公民不服從運動中,非常成...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後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代子孫。《書經.伊訓》:「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也稱為「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