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野獸經過所留下的痕跡。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宋.黃庭堅〈上大蒙籠〉詩:「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2.道路。《文選.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三國吳.薛綜.注:「迒,道也。」
3.車行的痕跡。《文選.張衡.東京賦》:「軌塵掩迒,匪疾匪徐。」
|
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說文解字.辵部》:「迋,往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君使子展迋勞於東門之外而傲。」
|
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迍邅」條。
|
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直趨。《字彙.辵部》:「逩,逋悶切,奔去聲。逩走也。」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我假意兒瞞,虛科兒噴,著言廝有家難逩。」
|
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楚辭.屈原.遠遊》:「舒并節以馳騖兮,逴絕垠乎寒門。」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六.坼》:「逴者,謂超踰不依次第。」
遠遠的。《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煬帝遣抗出靈武,逴護長城。」
|
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前往。《說文解字.辵部》:「遰,去也。」《大戴禮記.夏小正》:「九月遰鴻鴈。」漢.戴德.傳:「遰,往也。」清.李調元.注:「遰,去也。北來則曰鄉,南去則曰遰。」
|
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跌倒。《漢書.卷八八.儒林傳.王式傳》:「式恥之,陽醉逿墜。」唐.顏師古.注:「逿,失據而倒也。」
2.搖撼、振盪。《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重陽者,逿心主。」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逿,盪也。謂病盪心者,猶刺其心。」
|
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肅敬。《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