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3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馬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馬牛不相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魯僖公四年時,齊桓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
赴難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視死如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
馬牛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馬牛不相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魯僖公四年時,齊桓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
二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桓公和晉文公二位霸主。《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後,寖以陵夷。」
五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列國諸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強大而雄霸一時,史稱為「五霸」。也作「五伯」、「伍伯」。
齊威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齊國國君。(?~西元前343年),名因齊,齊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牛馬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馬牛不相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魯僖公四年時,齊桓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
玩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近代出土之竹簡本引錄。 (2)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姓田,名因齊,戰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近、差不多。 (5) 齊三枼:齊國三代。枼,疑為「世」。 2、「黷武」:《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1>...
射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原為齊公子糾做事,公子糾與齊桓公小白爭王位,管仲射中小白帶鉤,後來小白用管仲為相的故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柯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魯交戰,魯敗,割地與齊,齊桓公遂與魯莊公在齊地柯會盟,魯將曹沬趁機用匕首劫桓公於壇上,迫使齊國退還所侵占的魯地。見《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也作「柯會之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