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察巴泰歐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歌曲名。古巴的舞曲,源自《奔朵舞》(Punto)和《瓜宜拉》(Guajira),兩者都是非常受歡迎的3/4拍或6/8拍的古巴舞蹈歌曲。「察巴泰歐」這名字來自一個動詞,意指「以鞋擊地」,也指用足踵、足趾或全足跺步,這些動作都出現在很多源自西班牙的拉丁美洲舞蹈中。《察巴泰歐》是《察帕泰阿多舞》(Zapateado)、《塞桂第拉》(Sequidilla)和《瓜宜拉》交互影響下的產物,古巴風格中,它是一種感官上的舞,男女不停地重複接觸對方,足踵踏著拍子,而身體仍保持挺直。這支舞在多明尼加共和國也可見到,當地一支鄉村舞稱為《Sarambo》,有時亦稱《Zapateado Montuno》;在智利則...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繩舞真刺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具有明顯橫向稜脊,側緣帶有7根刺,3根位於後頸溝之前,4根位於之後;接近中央成對的胃刺約與最前端的肝刺平行;第3顎足長節背側帶有1刺,腹側則為1或2根;第4胸腹片兩側皆有硬刺;第1步足腕節具有3根端刺,鉗節腹面襯墊滿佈毛與軟剛毛,第2步足長節中腹側具有排狀刺,第4步足長節側緣具有排狀刺,成體的第2至第4掌節外側具有刺;整體為橘色或橘紅色,眼柄除角膜外及第6腹節後緣些許部份為白色,頭胸甲前緣旁及尾扇後葉帶有白點,頭胸甲及步足上的刺尖端皆為白色。
|
聖舞設計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比倫尼亞用語,就自然含意而言是指「製圖者」或記錄天象的人;就儀式的意義而言,則是指神廟儀式的設計者。這些人就是神聖舞蹈儀式的設計者,由較年輕的神職人員透過天文及占星來接收奧秘的諭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塞斯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西班牙地區教堂舞蹈,其來源已不可考,現有的形式源自西元1264年。此舞由十至十二名十二、三歲男童所跳,主要在西班牙塞維爾大教堂祭壇前表演,時為二月二日聖燭節、復活節、五或六月聖體節、及十二月時。在亞拉岡(Aragon)的哈卡(Jaca)、馬荷卡島(Majorca)、托利多(Toledo)、瓦倫西亞(Valencia)等地,主教及教士跪地晚禱時,男童將在他們前方作正式的舞蹈,有絃樂及管風琴伴奏,音樂節奏似《塞桂第拉舞》(Seguidilla)。在嚴肅的樂音之下,舞步莊重威嚴,並無很多手臂與身體的動作。《塞斯舞》有十種隊形,各具神秘意義,其中最尊貴者為「8」字形及雙「S」形,有時鎖鏈形變成圓...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哈拉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西班牙與墨西哥土著舞蹈的結合,其表現的是一種通俗流行的西班牙風格之舞蹈,但有些動作如舞者在舞蹈時,面部不做任何表情,且雙目下視,是純屬墨西哥風格。《哈拉那舞》(Jarana)源自男女對舞的形式;舞伴相對形成兩排,舞時兩排相互交叉,再交叉,兩臂同時上彎舉,並彈手指作響。「哈拉那」一詞原意是「快樂的噪音」(Merry Noise)。舞蹈時伴唱歌詞多有印地安馬雅族語(mayan)。在鄉村中凡有宗教慶典或婚禮時,在教堂外皆有哈拉那舞的表演。音樂節拍為6/8與3/4之結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愛之宴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來自希臘的婚禮;為安提阿(Antioch)最早的愛之宴;而後在羅馬的卡達庫門歐儀(Khatakumenoi)人中,他們成立一違法組織,每個禮拜一次的聚會,在古羅馬的卡薩看斯(Kathacombs)地下禮堂於晚上舉行,以饗宴為特色,由比較富有者帶來食物給執事們分發給大家,接著為歡愉的歌唱和舞蹈,到黎明時才結束。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洛倫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義大利之兒童節慶舞蹈,在兒童保護者聖洛倫左(San Lorezo)之指定日(八月十日)表演。當日無數兒童訪問聖洛倫左教堂,在祭壇前轉動三次或舞蹈三次或繞祭壇行走或跳舞三次以祈福,口唸咒文或祈禱文。轉身祈福為古代崇拜財神(Fortuna)轉輪儀式之遺風。兒童舞蹈為每年男女少年祈福舞蹈之前驅。聖洛倫左指定日之後,有祭拜卡特琳娜(Katerina)日之少女舞蹈表演及祭拜尼古拉斯(Nicolas)日之少男舞蹈表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煙盒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彝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南部個舊、石屏、建水、蒙自、開遠、通海、元江等縣。舞者雙手各拿一竹製或樹皮製的煙盒彈跳起舞,故名。此舞早期是徒手或拍掌跳,後來過年節時,殺牛歡宴,用大塊牛皮繃成大鼓,小塊牛皮做成煙盒,人們發現手指彈煙盒發出的呱呱之聲,既可統一節奏,又能增添舞蹈的熱烈氣氛,遂形成了《煙盒舞》。也有說是模仿插秧時挑秧者在田埂上行走的動作而創造了《煙盒舞》。因伴奏樂器為四弦,故也稱《跳弦》;分《正弦》(母弦)與《雜弦》(子弦)。舞時,先跳《正弦》後跳《雜弦》。《正弦》只舞不唱,《雜弦》一般又唱又跳。《煙盒舞》也是彝族舞蹈中發展水平較高的一種舞蹈。它不僅有豐富的舞蹈套路,而且有變化多樣的...
|
喇嘛舞蹈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儀式。Lama亦作Bla-ma,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對高僧的尊稱。西藏佛教俗稱喇嘛教(Lamaism)。有的喇嘛信徒認為是前生轉世,名為朱古喇嘛轉世,俗稱活佛。活佛系統中地位最高的是達賴喇嘛(Dalai Lama),是西藏佛教格魯派(黃帽派)首腦的稱號,被尊崇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占第二位的是班禪喇嘛(Panchen Lama),被視為無量光佛的化身。其他較小的朱古喇嘛則被定為大、中、小各級。喇嘛在宗教系統中地位崇高,負責主持各項宗教儀式活動。僧院(gompa)中的活動無論在動作或主題上皆具有宗教意味,這些活動包括儀式及各宗教慶典的表演等等。每年的重要慶典會在拉薩(L...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