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廓爾喀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類名。清朝(1644-1911)宮廷宴樂有九部,其中之一即「廓爾喀樂」。該樂係高宗(1736-1795)平定廓爾喀,獲其樂,列於宴樂,是為「廓爾喀樂」。演奏該樂用達布拉一,薩朗濟三,丹布拉一,達拉一,公古哩二。司樂器六人,均著回子衣,紅羊皮鞋,內二人纏頭以洋錦,餘皆以紅綠布。司歌五人,均以紅綠布纏頭,內一人衣綠綢衣,著紅綵履,餘皆著回子衣,紅羊皮鞋。者二人,均衣紅綠綢衣,戴猩紅氈帽,金銀絲布,著紅綵履,束腰皆用雜色布。者每足各繫銅鈴一串,騰躍出聲,歌並奏。
《清史稿.樂八》。
伊斯卡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菲律賓維沙揚群島(Visayan)的民俗蹈,由莫好省(Bohol)的主要居民莫好南諾人(Boholanos)傳至西米沙密斯(Misamis Occidentall)。《伊斯卡拉》並無明確步,留給者很大的發揮空間,通常在婚慶場合表演,習慣上是婚禮晚宴後,由主持人這一對先行起,隨後是新娘和新郎;在新人開始跳之前,新郎要拿一杯酒敬新娘,同時喚著新娘冠上夫姓後的新名字;同樣地,新娘也要對新郎如此做。新人跳完以後,新郎要向新娘的雙親敬酒,他跪在他們面前,奉上酒並喚他們一聲「媽!爸!」,新娘也要對新郎的雙親如此。第三對跳的是新娘的母親和新郎的父親,最後一對是新娘的父親和新郎的母親。所...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Ⅳ》1960.
伊曼能加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伊曼能加那》(Imanenjana)一詞,在馬達加斯加語中,意為《反抗之》,至1863年始為人所注意。當時一般民眾對於前國王拉達瑪二世(King RadamaⅡ)普遍感到不滿,因他受基督教會之壓力而採行的改革,並不切合人民之需求,因而以蹈表示抗議。一部分民眾在首都安塔南那里佛(Antonanarivo),身帶甘蔗桿作為抵抗武器,進行蹈達數小時之久;另一部分的民眾,則從旁歌唱,並有簡單而節奏快速的音樂伴奏。者在當地被稱為拉曼能加那(Ramanenjana),他們則集合於當地之聖石(Sacred Stone)地方,以表示對當地傳教的黑衣教士之厭惡。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武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此作於漢高祖四年(西元前203)。蹈空間結構,以八佾,六十四名者成方形。具為盾與斧。此主要目的為彰顯漢高祖(西元前206∼西元前195)之軍事成就。漢高祖亡後,用此祭其宗廟。
《漢書.禮樂志》。
往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往上台〈en remontant〉。是法國學校(French School)所使用的術語。通常應用在移動的步上。活動足由前面移往後面,所以者會往上台移動。相反的做法則叫往下台〈en descendant〉。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龍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巴西一種以吉他伴奏的2/4拍之歌。它綜合了非洲與葡萄牙的特色,並有多種不同的型式,由一對男女演出之雙人:有時以憂傷的曲調搭配優雅的步,有時則配上切分音樂以展現較有活力的蹈。而在受歐洲風格的主導下,仍可見非洲的影響。一種稱作考塔.傑卡(Corta Jaca)的快節奏蹈即為《龍都》之一種變奏,兩者均為多數非洲風格之巴西蹈的原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描眉化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維吾爾族民間蹈。流傳於新疆的莎車、麥蓋堤、喀什等維吾爾族聚居區。是維吾爾族舉行傳統的麥西熱甫(一種歌遊藝聚會的形式)中固定表演的節目。者為男子,單人的形式。表演時,開始雙腿跪在地上,面像觀眾,模仿表現一個小姑娘用烏斯曼(一種可使眉毛染黑的野草)描眉的喜悅心情。以虛擬的手法表現化妝的過程。主要動作有:〈梳頭〉、〈編辮〉、〈描眉〉、〈照鏡〉、〈移頸〉、〈翻手划圓〉、〈轉身甩辮〉等,以及維吾爾族民間蹈中的一些代表性動作。表演者多為民間藝人(歌能手),蹈動作優美,表情細膩,所刻畫的小姑娘形象,活潑可愛、維妙維肖。樂曲輕快流暢,節奏鮮明,多為2/4 拍。由維吾爾族弦樂器伴奏,在廣場表...
韓國國家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該團成立於1962年,至今團員已有六十人,所舉行過的演出已超過五百場以上,該團除了保有韓國傳統的蹈風格外,更勇於在傳統中追求突破。由於該團精湛的蹈技巧充分流露出韓國蹈的精神,所以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地演出,且一致博得讚賞。該團參加過的重要演出有1968年墨西哥奧運、1972年慕尼黑奧運、1984年洛杉磯奧運、以及1976年美國獨立兩百週年紀念,在這些重要場合均可見其優異的表現。此外從1979年至1986年期間,曾先後陸續應邀至歐洲、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東南亞、非洲、中東及臺灣等數十餘個國家演出,這些成功的演出不僅為韓國藝術文化做了最佳介紹說明,更贏得國際人士的欽佩與喜愛,這支美麗的...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謔稱擅長跳並沉迷其中的人。如:「他學跳純粹當作一種休閒活動,不想淪為棍,所以很懂得節制。」
堆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維吾爾族民間蹈。流傳於新疆的喀什、莎車等維吾爾族聚居區。每當維吾爾族盛大的吐耐克節、古爾邦節、肉孜節的夜晚,在大瑪扎(墓地)或場霸,均要舉行隆重的宗教活動,《堆火》是在這種活動中,由男子表演的群時,先用木柴、樹枝點燃。表演者唱著宗教歌曲,手持薩巴耶(鐵環),邊唱,邊擊打薩巴耶,邊圍著火堆起,逆時針方向行進。步法穩健,主要有:〈三步一抬〉、〈悠晃步〉、〈顫步〉、〈單步跳轉〉等。雙臂悠擺、頭部微晃,上身俯仰是其主要特徵。〈跳轉步〉為常用的技巧動作,風格剛健有力,蹈情緒紅火熱烈。音樂多用《薩瑪曲》伴奏,為4/4 拍。伴奏樂器為多支嗩吶和幾對音色不同的鐵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