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條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條理。《文選.東方朔.答客難》:「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鍾,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唐.陳鴻《東城老父傳》:「宿鴻祖於齋舍,話身之出,皆有條貫。」
肥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好、利益。如:「他做這些事情,目的是想得到一點肥水而已。」
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仇隙而報復。如:「這件因尋仇而造成的傷害案,正由警方調查理中。」
居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囚禁罪人的所。《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居室。」
同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同樣。如:「這兩個案子是由同一個人理的。」北魏.張淵〈觀象賦〉:「三極雖殊,妙本同一。」
貝那芬托(Benevent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壁燎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一男子破壁點火以接待鄰婦投宿的故事。典出《淵鑑類函.卷三五.居部.牆壁三.破壁燎火》。後用以喻不欺暗室的君子。
桃花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陶淵明作有桃花源詩并記。記文敘述一漁夫沿溪捕魚,遇有桃花林,乃循桃花林而上,於盡頭的洞口發現一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人民安居樂業,不與外界往來,自稱先祖為避秦亂世,而遷居於此地。桃花源詩則描寫村中人民古樸無華、自由自在的生活。是陶淵明對心中理想世界的描述。
同心僇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貌不驚人,言不壓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貌平凡無特出之,言語不犀利無法壓倒眾人。比喻沒有過人之,表現平平。如:「他本來貌不驚人,言不壓眾,想不到幾年苦讀下來,早已不是吳下阿蒙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