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十三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宇宙觀中指:(1)在須彌山頂的中央為帝釋天,其四方各有八個天城,共三十三天。屬於欲界六天之一。《增一阿含經》卷三三:「三十三天晝度樹本縱廣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經》卷二八:「是時三十三天各各相謂言:『如來何故竟日而食?』」
心直嘴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疏言:「叛逆遺孽,不當待以姑息,乞舉春秋誅亂賊之法。」意指呂師孟,朝廷不能行,至是。文煥云:「丞相何故罵煥以亂賊?」予謂:「國家不幸至今日,汝為罪魁,汝非亂賊而誰?三尺童子皆罵汝,何獨我哉?」煥云:「襄守六年不救!」予謂:「力窮援絕,死以報國,可也。汝愛身惜妻子,既負國,又隤家聲。今合族為逆,萬世之賊臣也。」孟在傍甚忿,直前云:「丞相上疏欲見殺,何為不殺取師孟?」予謂:「汝叔姪皆降北,不族滅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來做朝士!予實恨不殺汝叔姪。汝叔姪能殺我,我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姪周全我,我又不怕!」孟語塞。諸酋1>皆失色動顏,唆都2>以告伯顏3>,伯顏吐舌云:「文丞相4>心直口快,男子...
駁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臣屬對朝廷決策有異議而上書,稱為「駁議」。《東觀漢記.卷一七.宋均傳》:「數納策謀,每駁議,未嘗不合上意。」《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國家樂聞駁議,黃髮無愆,詔書過耳,何故自繫?」也作「駮議」。
爍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1>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2>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3>,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4>好,鮮5>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6>,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鍾:通「鐘」。 (2) 樂:贊成。 (3)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4) 曹:群眾。 (5) 鮮:音ㄒ│ㄢˇ,很少的...
形槁心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注解〕 (1) 居:猶「故」。何居乎,猶「何故乎」。 (2) 槁木:乾枯的木頭。槁,音ㄍㄠˇ。 (3) 固:堅定。 (4) 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比喻頹喪或枯寂。
相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相的官邸。《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蒼又善用算律曆,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三國演義》第八回:「呂布乃相府一將,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錯敬?」
槁木寒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注解〕 (1) 居:猶「故」。何居乎,猶「何故乎」。 (2) 槁木:乾枯的木頭。槁,音ㄍㄠˇ。 (3) 固:堅定。 (4) 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比喻頹喪或枯寂。
獨吃自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痾,拉屎。獨吃自痾指獨自吃飯拉屎,形容一個人只知獨享利益,不顧別人。《醒世恆言.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幾曾見你道門中闡揚道法,普度群生,只是獨吃自痾。」《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何故苦苦貪私,思量獨吃自痾,反把家裡東西送與沒些相干之人。」
宣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示皇帝的旨意,使人曉諭。《隋書.卷四六.長孫平傳》:「上使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三國演義》第一○回:「帝在樓上宣諭曰:『王允既誅,軍馬何故不退?』」
方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將、將然。《史記.卷七○.張儀傳》:「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文選.陸倕.石闕銘》:「方且趨以表敬,觀而知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