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53.1233 ms
共 6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弱肉強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大多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者被強者欺凌的危險,弱者之肉,就是強者的食物。現今我們得以過著安詳而閒暇自得的生活,與禽獸差別很大,就是因為遵行儒家思想而來。後來「弱肉強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強者欺凌、吞併弱者。
|
口碑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一篇文章是記述永州太平安禪師歌頌天下太平的一段話,他提到物產豐碩而便宜,眾多商人聚集,因為這樣的盛況,人民可以不因物價的差異而奔走四方,自然萬物就能普及於眾生。而這樣的一件好事,並不需要將它用文字記載下來,自然就聽得見眾人到處稱頌的聲音了。後來「口碑載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廣受好評。
|
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頒布、公布。《周禮.秋官.小司寇》:「乃宣布于四方,憲刑禁。」宋.王安石〈原教〉:「藏于府,憲于市。」
|
壅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淤滯不通。《書經.舜典》:「明四目,達四聰」句下漢.孔安國.傳:「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壅塞。」《楚辭.嚴忌.哀時命》:「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廣而無梁。」也作「壅閉」、「壅滯」、「擁塞」。
|
夜不閉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間不須關門防竊賊。語本《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後用以比喻社會安寧,盜賊絕跡。《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封神演義》第一一回:「君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殺伐,行人讓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聖人。」也作「門不夜關」、「門不夜扃」。
|
一隅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導他。如果他不是已經經過思慮,只因困在某個關鍵處,想說卻說不出來時,我是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師,他會注重啟發式的教育,讓學生不但能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養成觸類旁通的推論能力。《論語》原文中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後來就演變成「舉一反三」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
|
三言兩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吳潛〈望江南.家山好〉詞(據《全宋詞.吳潛》引)家山好,不是撰虛名。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虧盈。退步是前程。 且恁地1>,捲索了收繩2>。六宇五胡3>生口面4>,三言兩語費顏情5>。贏得鬢星星。 〔注解〕
(1) 且恁地:姑且就如此。恁,如此。
(2) 捲索了收繩:收捲了繩索,比喻回轉田園,不問世事。
(3) 六宇五胡:全天下的異族人。六宇,指上下四方。五胡,指匈奴、羯、鮮卑、氐、羌五種自北方移居中原的胡人。
(4) 生口面:陌生人的是非口舌。
(5) 費顏情:難以揣測真情意。
|
一了百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八.學.總論為學之方》1>有資質甚高者,一了2>一切了,即不須節節3>用工。也有資質中下者,不能盡了,卻須節節用工。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八》。
(2) 了:ㄌ|ㄠˇ,了解、明白。
(3) 節節:逐次。〔參考資料〕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八》古者道:「這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我立地待你搆去。」……諸佛出世,祖師西來,正為發明這一片田地;從上宗師、天下老宿,千方百計施設方便,無不盡力提持這一片田地。雖然如是,終未有人解當頭道著。還搆得麼?八面坦平,四方清肅,萬法不能蓋覆,千聖不敢當前。若搆得去,一了一切了,一成一切成,一見一切見,一得一切得。
|
四海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以四海比喻四方,泛指全國各處。「四海為家」形容帝業宏大,富有四海,天下一家。#語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後轉用「四海為家」形容志向遠大或比喻人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四海一家」
|
網開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故國廣巨兵彊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於用之。桀紂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湯1>見祝2>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3>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 〔注解〕
(1) 湯: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