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口皆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碑載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一篇文章是記述永州太平安禪師歌頌天下太平的一段話,他提到物產豐碩而便宜,眾多商人聚集,因為這樣的盛況,人民可以不因物價的差異而奔走四方,自然萬物就能普及於眾生。而這樣的一件好事,並不需要將它用文字記載下來,自然就聽得見眾人到處稱頌的聲音了。後來「口碑載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廣受好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倚、仗。《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以為久矣……這至少可以證明,在戰國時已經有“六經”的說法。《莊子·天下》還說:“六經的道術分布在四方,而在華夏各國中有所表現的,有時被諸子百家稱道。”《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六經有時又稱六藝,這樣來說,六經也是諸子百家的學術淵源之一。稱為“經”的不僅是儒家著作。《莊子·天下》說墨家弟子都讀《墨子|墨經》相裡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荀子》中引有《道經》。經也未必...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參考詞語︰路無拾遺注音︰ㄌㄨˋ ㄨˊ ㄕˊ |ˊ漢語拼音︰lù wú shí yí釋義︰即「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 01.《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02.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五齣》:「今夕拜告神祗,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軍民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慶祝。《說文解字.貝部》:「賀,以禮物相奉慶也。」如:「賀年」、「祝賀」、「慶賀」。《詩經.大雅.下武》:「受天之祐,四方來賀。」《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夏,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
自命不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的志怪小說,為蒲松齡所作。「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志異」則是記錄神鬼怪異之事。蒲松齡熱衷功名,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次失敗,後以教書為業,過著清苦的生活。蒲松齡對於民間傳說十分熱衷,他喜愛聽人講述神鬼故事,只要一聽到有趣的故事,就會趕緊提筆寫下。四方的同好知道了這個情形,也常將自己聽到的故事寫下寄給蒲松齡,做為他創作的素材。久而久之,便為創作《聊齋志異》打下了基礎。而蒲松齡處理這些民間傳說時,除改口語為文言之外,大體保留其本來面貌,故本書亦可做為研究當時社會背景的參考資料。在〈楊大洪〉中,蒲松齡敘述了楊漣的故事。楊漣確有其人,明朝人,號大洪,個性磊落有節操,官至左副御史。天啟...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送窮文〉(據《全唐文.卷五五七.韓愈》引)1>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粻,牛繫軛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塗。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挈儔,去故就新,駕塵彉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太學四年...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燭」:古辭〈怨詩行〉(據《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一六》引)天德悠且長,人命一何促1>。百年未幾時,奄2>若風吹燭。嘉賓難再遇,人命不可續。齊度遊四方,各繫太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當須盪中情,遊心恣所欲。 〔注解〕 (1) 促:短促。 (2) 奄:音|ㄢˇ,急遽、匆促。 2、「殘年」:《列子.湯問》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1>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以殘年餘...
不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1>,安敢有反者!此特2>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閒3>。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二世喜曰:「善。」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迺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注解〕 (1) 輻輳:音ㄈㄨˊ ㄘㄡˋ,聚集。 (2) 特:不過是。 (3) 閒:同「間」。〔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孫叔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訴說、報告。如:「告訴」、「告退」。《詩經.大雅.江漢》:「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