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95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提起衣領。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西北有遙巘最高,如負扆挈領,擁列迴環。」
峭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峻。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四:「滎陽縣南百餘里,有蘭巖山,峭拔千丈。」元.舒頔〈胡子坑〉詩:「毓秀孕奇挺峭拔,攢峰列爭伶俜。」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敘傳上》1>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曰:「若夫嚴子者,絕聖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漁釣於一,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不絓聖人之罔,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2>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3>鎖,伏4>周、孔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
瞬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眨眼的功夫。形容極短的時間。唐.柳宗元〈晉問〉:「鱗川林,隳雲遁雨,瞬目而下者,榛榛沄沄。」
深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幽深僻遠的山。《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張英棄了牛渚,望深山而逃。」
推己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己及人」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溝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無施于人1>,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于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失其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于妻子,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不忍于饑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餧之憂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 〔注解〕 (1) 己所不欲,無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出自《論語.衛靈公》。見「己所不...
裴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詩相近。  《全唐詩》錄存其詩十九首。其事見《唐詩紀事》卷二十六。《送崔九》裴迪歸山深淺去,須盡丘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詩文解釋】  歸隱山林無論到深處或淺處,都應該欣賞丘的美景。不要學那個武陵漁人,只是短暫地在桃源停留。【詞語解釋】 :山谷。【詩文賞析】  詩人送友人歸隱山林,勸慰友人安于隱居,不要暫時停留,也抒發出自己厭惡塵世的心情。這首詩形象生動,含...
漂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漂泊。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常漂漂。」
滔滔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鮑參軍集.卷二》引)西則迴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創古迄今,舳艫相接。思盡波濤,悲滿潭。煙歸八表,終為野塵。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含笑入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欣慰無憾的死去。《後漢書.卷六二.韓韶傳》:「長活溝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舊唐書.卷六一.溫大雅傳》:「若得家弟永康,我將含笑入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