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52.0298 ms
共 18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如歸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杜鵑鳥的啼聲。後多用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綠楊影裡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
如坐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二程語錄.卷一七.外傳.傳聞雜記.右見庭聞稿錄》:「朱公掞來見明道於汝,歸謂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後比喻在溫和的環境中受教或與品德學識高的人相處,受其薰陶。如:「聽師一席話,如坐春風!」
|
多如牛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北史.卷八三.文苑傳.序》:「及明皇御曆,文雅大盛,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形容非常多。如:「新頒布的工作細則,多如牛毛,讓人無所適從。」
|
如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心、符合心中的意願。《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觀君豐格,功名不患無緣,但必須待尊閫天年之後,便得如意。」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一○折:「但得皆如意,兩情稱,始信一點靈犀,誠通海神。」
2.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長柄,可如人心意,搔背部的癢,故稱為「如意」。後世演變成一種象徵吉祥的陳設品,以金、玉等精緻質料刻製,頂端多作靈芝形或雲形,長柄微曲,可供賞玩。《聊齋志異.卷一○.葛巾》:「而室內並無昋奩,床頭有水精如意,上結紫巾,芳潔可愛。」《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賈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也稱為「不求人」、「搔背爬」。
|
如泣如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比喻聲音淒楚哀怨。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隋唐演義》第三一回:「那一夜朕在清修院歇,隔垣聽得謝妃子的琵琶,真個彈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令人聽之忘寐。」也作「如訴如泣」。
|
諸如此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此相類似的許多事物。《程乙本紅樓夢》第一六回:「自此,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所作所為,諸如此類,不可勝數。」《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諸如此類的笑話,不一而足。」
|
揮灑自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意寫作詩文或書畫,不受拘束。《三國演義》第五七回:「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孽海花》第二五回:「家人送上一枝蘸滿墨水的筆,珏齋提筆,在紙上揮灑自如的寫了一百多字。」
|
鐵證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據確鑿,就像山一樣不能動搖。如:「如今鐵證如山,你還有什麼話好說?」
|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尚且有這麼大的變化,更何況是人呢?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多用於感傷人生的變化。北周.庾信〈枯樹賦〉:「桓大司馬聞而歎曰:『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唐.盧照鄰〈病梨樹賦.序〉:「豈賦命之理,得之自然,將資生之化,有所偏及。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目光如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眼光湛然有神,似閃電一般。《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六年四月,杭州黑霧,有物蜿蜒如車輪,目光如電,冰雹隨之。」《東周列國志》第七二回:「話說伍員字子胥,監利人,生得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眉廣一尺,目光如電,有扛鼎拔山之勇,經文緯武之才。」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