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喘月吳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酷熱。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吳牛喘月」的故事。晉武帝的臣子滿奮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頭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實,不會透風,仍不由得打起寒顫。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滿奮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會氣喘吁吁。」
冷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寒冷、涼爽。《紅樓夢》第六六回:「柳湘蓮聽了,不覺冷然如寒冰侵骨。」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夜涼未寢,出門步月。忽清風冷然,穿林而過。」
盛暑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炎熱與最寒冷的季節。形容氣候條件非常惡劣。《舊五代史.卷九三.晉書.崔梲傳》:「指命僕役,亦用禮節,盛暑祁寒,不使冒犯。」
小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農曆十二月初旬的節氣,在冬至過後的第十五天,約當國曆一月六日或七日。因此時天候寒冷而得名。
歲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自同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噤若寒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寒冷季節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
寒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冷或害怕而發抖。《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試一俯瞰,神魂飛蕩,毛髮森豎,滿身生起寒慄來。」
皮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珍貴動物的毛皮製成的外套。如:「近來,動物保護意識抬頭,很多人不再穿著皮裘了。」
陰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候陰沉且寒冷。如:「外邊陰冷。出去時,記得套件外衣!」
栗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冷。《詩經.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宋.范成大〈思佛亭曉望〉詩:「栗烈剛風刮病眸,登臨何啻緩千憂。」也作「慄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