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問卷所獲得的種種資料。第四次調查的目的是要填答者參考上述資料之後,做最後的決定;最後調查的結果,要出共同的看法或意見,以作為採用的依據。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德懷術英文關鍵字:Delphi technique 參考資料呂彥億(2008)。以德懷術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443。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準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晉侯再次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處在虞國的外面。虢國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跟著滅亡。有言﹕輔車(頰骨與牙床)相依,唇亡齒寒,所指的就是虞國和虢...
背水一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內兵器完備,糧食物資充足,又有豪傑之人同心協力的固守。如果不是這樣,城就很容易攻下了。這樣看來,要良辰吉日不如多花心思在行動策略上。《天官》中曾說:『背靠著水部陣,等於是把部隊置於死地;面對著山坡擺陣,簡直是自廢兵力。』但想當初武王伐紂時,就是背著濟水、面對牧野山坡列陣,以二萬多人的兵力,去迎戰紂王的數十萬大軍,那紂王不是得了《天官》書中的陣式之利,必勝無疑嗎?但是後來武王仍然打贏這場仗,滅了商朝。所以能百戰百勝並不在於選對良辰吉日,而完全是人的努力。」這裡提到了「背水陳」,也就是「背水布陣」的意思,可能就是後來「背水一戰」這句成語的出處,用來比喻抱著必死的決心,奮戰取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鱸形目。體呈梭型,側扁。頭尖口大,密生小齒,鱗圓細小。背鰭有前後兩個,背部青綠,有波浪狀花紋,腹部銀白。主依嗅覺尋食物,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性魚類。也稱為「青花魚」。
開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太宗對這部書非常重視,同時為它取名為《太平御覽》,規定自己要在一年內看完它,就算政務繁忙,也一定要時間補讀。大臣們怕他太勞累,常勸他多休息,但宋太宗卻說:「『開卷有益』,經常看書,總是有好處的,我一點也不覺得累。」也有人認為典源當出於此。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朝萬曆年間發生了「妖書」事件,禍連諸多朝中大臣,驚動全國上下。當時神宗已立長子為太子,即日後的光宗。而極為受寵的鄭貴妃連生三子,有人便寫了一篇文章,說鄭貴妃謀立己子,並直指皇帝將來會改立太子。由於內容均為胡亂推測之語,時稱之為「妖書」。神宗看了非常生氣,下令錦衣衛查辦,要出寫這篇文章的人,處以極刑。一時間,傾朝都籠罩於妖書的陰影下,許多大臣因此受到牽連。當時的大學士沈一貫素與禮部侍郎郭正域不合,郭正域曾是沈一貫的學生,但郭正域一直對沈一貫不服,時常忤逆他,沈一貫因此懷恨在心。妖書事發後,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從止的合體像形字。再以「嫁」為例,《說文解字》:「嫁,女適人也。從女家聲。」但是,女子出嫁,也就是到新夫家,因此,「家」不但是聲符,也是意符,嫁,既是從女家聲的形聲字,也是從女從家的會意字。再以「謎」為例,《說文解字》:「隱語也。從言迷,迷亦聲。」明確指出「迷」既是聲符,又是意符,指令人生迷惑的言語,謎,既是從言迷聲的形聲字,也是從言從迷的會意字。這種聲符表義,或者既形聲又會意的漢字極多,隨手舉例,如:澗、現、像、份、性、倆、渡、紋、佣、源、使、授、菁、返、功、製……,這種現像,宋人王聖美稱之為「右文說」,清人段玉裁...
歧路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子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因大路上有許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縱使多人搜尋,亦無法回。典出《列子.說符》。比喻事理本同末異,繁雜多變,易使求道者誤入迷途,以致一事無成。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也作「多歧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嘆詞。含有指示的意思。[例]喏!那不是你在的衣服嗎?
沾沾自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竇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見。後來,吳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時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諸竇姓外戚中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請竇嬰出來當大將軍,把吳、楚亂事敉平。之後竇嬰受到重用,被封為魏其侯。後來竇嬰當了太子栗的老師,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竇嬰雖然極力諫爭,但不被採納,於是就稱病辭官。許多賓客辯士遊說他,他就是不出來。後來好不容易聽從梁人高遂的說詞,才又再出來做官。過了一段時間,宰相桃侯辭官,竇太后想請竇嬰來繼任,但景帝不贊成,並且說:「竇嬰這個人過於自滿,總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輕率,不是能重用的人。」於是沒有起用他作宰相。後來「沾沾自喜」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