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8.66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鈞一髮」。見「千鈞一髮」條。 01.《孽海花.第二九回》:「現在和議的事,一髮千鈞,在他國內,私行禁,雖說行館有治外法權,萬一漏了些消息,連累和議,不是玩的!」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非常生氣地說:「強盜目無法紀,怎麼可以為了我的兒子而縱放呢?」於是催促官兵趕快動手。後來強盜被逮了,但他的小兒子也被強盜殺害。由於橋玄敢於挺身與惡勢力對抗,極受當時的人敬重,後來蔡邕為他寫碑,稱讚他「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這裡的「百折不撓」,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的意志剛強,即使受到許多挫折,仍不屈服。
竭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盡池湖的水魚。比喻一味榨取,不留餘地。《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淮南子.本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也作「涸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來捉的網子。如:「天羅地網」。《詩經.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
1.捉。如:「門可羅雀」。《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要急速緊跟著它,揮筆作畫,連成一氣,才能追上他所見到的,就像剛出洞的兔子,鶻鳥一看到就立即猛衝下來捉,稍微放鬆就會消失無蹤。《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是宋朝蘇軾所作。蘇軾在曝曬書畫時,無意中看到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當時文同已過世,蘇軾睹物思人,便以此畫為篇名,寫下對文同的追思與懷念,文中還描述了文同對竹子的觀察及他畫竹的理論。文同和蘇軾兩人感情很好,他們是表兄弟,文同非常喜歡竹子,所以他在屋子前後種了各式各樣的竹子,無論晴雨,他都長時間的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神態。他認為畫竹之前,胸中就必須先構思好竹子的...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鵠之志」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像鴻鵠一舉千里的遠大志向。《呂氏春秋.士容論》記載:齊國有一個人很會相狗,他鄰居託他買一隻能鼠的狗,過了一年才買到。他告訴鄰居說:「這是一條好狗。」鄰居養了幾年,那狗卻不鼠,他就告訴相狗的人。那人對他說:「這是一條好狗,牠的志向在追逐獐麋豕鹿,而不在鼠;你把牠的腳綁起來,牠就會開始鼠了。」鄰人就把狗的後腳綁著,狗果然鼠了。驥驁的氣勢,鴻鵠的大志,有可以印證人心的,就是精誠,有了精誠之心,自然神人相應,那是不能用言語說明的。後來「鴻鵠之志」被用來比喻志向遠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設網以捉鳥獸。《公羊傳.隱公五年》:「百金之魚,公張之。」漢.王襃〈僮約〉:「黏雀張烏,結網魚。」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世襲封為淮南王。他善於文辭,受漢武帝寵愛。武帝曾命他作一篇離騷賦,他僅花一個早上的時間就完成了,文思敏捷,可見一斑。劉安與門下食客、方士合著《淮南子》一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融匯了先秦各家的學說,今日僅存內篇,餘皆散佚。後來劉安因為謀反的計畫洩露,自縊而死。《淮南子.說林》中提到「狡兔獲了,就把獵犬烹煮來吃;高飛的鳥射盡了,就將弓箭收藏起來」,意思就是事情成功之後,有功之人已無利用價值,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因才能出眾,受到猜忌,而遭到殺害或疏遠。後來「鳥盡弓藏」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卻遭到殺戮或疏遠的命運。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注解〕 (1) 文理:文字組織的條理。 (2) 姿態橫生:洋溢流露各種姿容態度。〔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列傳》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婚姻。 (5) 不我屑以:不願與我共同生活。以,與、共。 (6) 毋逝我梁:不要拆掉我用以魚的土堰。 (7) 笱:音ㄍㄡˇ,竹製的魚器具。 (8) 我躬不閱:我尚且不能自容。躬,自身。閱,容納。 (9) 遑恤我後:沒有餘力再去憂慮我後代的子孫。遑,何、怎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