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9.94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洛陽人,戰國時縱橫家。與張儀同學於鬼谷子。早年曾外出遊說,然窮困而歸,後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使秦不東出函谷關,達十五年之久。後客於齊,被殺。 (2) 之:往。 (3) 楚:國名。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不遠千里:不以跋涉遠路為苦。形容來人的熱忱。見「不遠千里」。 (5) 臨:來到。 (6) 薪:作燃料的木材。 (7) 桂:指桂木,是一種珍貴的木材。桂,為木犀的別名。木犀科木犀屬,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背面有網脈,先端尖或漸尖。花白色或淡黃色,果實核果或漿果,藍色。因花蕊如金色...
賠了夫人又折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便宜不但沒有占到,反而吃大虧。參見「陪了夫人又折兵」條。《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當初桂生欺負施家,不肯應承親事,誰知如今不為妻反為妾,雖是女孩兒命薄,也是桂生欺心的現報。分明是:周郎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程朝奉只得忍氣吞聲,不回答一句。又害那趙孝打了屈棒,免不得與金朝奉共出些遮羞錢與他,尚自喃喃吶吶的怨悵,這教做『賠了夫人又折兵』,各自散訖。」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宋.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據《蘇軾文集.卷四九.書》引)軾啟。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軾受性剛簡,學迂材下,坐廢累年,不復齒縉紳。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1>自然,姿態橫生2>。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痛史》第二五回:「難得兩位義士,不忘先朝,但老夫行將就木,只求晚年殘喘,與聖朝草木,同沾雨露之春足矣,何多事!」
希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得到。《文選.李密.陳情表》:「豈盤桓,有所希冀。」《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但只是性命所關,或者希冀老師父萬分之一出力救我。」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盜跖》。 (2) 相如: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趙人。出身寒微,本於他人門下為食客。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帶著璧玉前往,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舉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王莽時起兵,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性苛細,察於小事,誅殺而不見大體。後被刺傷而身亡。 (3) 天水:地約在今甘肅省。 (4) 隗將軍:隗囂(?∼西元33),字季孟,東漢成紀人。王莽末,據隴西,稱西州上將軍,旋屬光武,後又叛附公孫述,光武西征,囂敗死。 隗,音ㄨㄟˇ。 (5) 蜀:四川省的簡稱。此指公孫述。 (6) 漢:指東漢(西元25∼220),光武帝至獻帝都於洛陽,因洛陽在西漢首都長安的東邊,故稱為「東漢」。又因建於劉邦所建的西漢之後,並承續其國脈,故亦稱為「後漢」。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達生》論述通達生命的真義,提出摒除各種外欲,讓心神寧寂,進而養神的方法。其中記述有個名叫孫休的人,有一次去拜訪他的老師扁慶子,才走進門就慨嘆不已地詢問:「我安居鄉里,不曾被人說過道德修養差;面臨危難時,也不曾被批評不勇。然而我的田地卻從未有過好收成,為國出力也沒有遇上聖明的國君,卻被鄉里所摒棄,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次序。如:「一切就緒」。《莊子.山木》:「進不為前,退不為後,食不先嘗,必取其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誰。表示疑問的語氣。《詩經.豳風.鴟鴞》:「今女下民,或侮予!」《文選.潘岳.藉田賦》:「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之者,鮮哉希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