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g ēn釋義︰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02.《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丁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伐木的聲音。《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2)形容下雨的聲音。唐.元稹〈景申秋〉詩八首之三:「嗢嗢簷霤凝,丁丁窗雨繁。」(3)形容樂器彈奏的聲音。唐.許渾〈聽琵琶〉詩:「欲寫明妃萬里情,紫紅撥夜丁丁。」(4)形容下棋的聲音。宋.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宜圍棋,子聲丁丁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齊併的。唐.韓愈〈雜說〉:「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餵食牛馬的食。宋.文天祥〈正氣歌〉:「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互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以同樣的態度或行為對待對方。《三國演義》第二回:「卻說十常侍既握重權,互相商議:但有不從己者,誅之。」《紅樓夢》第六五回:「原來二馬同,不能相容,互相蹶踶起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含渣滓的濁酒。《說文解字.酉部》:「醪,汁滓酒也。」《文選.劉伶.酒德頌》:「先生於是方捧甖承,銜杯漱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踢。漢.王充《論衡.論死》:「使舒手而擊,舉足而蹶。」《紅樓夢》第六五回:「原來二馬同,不能相容,互相蹶踶起來。」
阻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擋、妨礙。《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金水河透水阻礙上下汴舟,宜廢撤。」《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此皆崎嶇山險之地,當令軍填平道路,修理橋梁,鑿山破石,勿使阻礙。」
錯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酒器。「錯」文獻異文作「鑿」。唐.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詩:「銀含鑿落醆,金屑琵琶。」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座位上...等。掌摑臉頰。用拳頭打臉。打屁股:用竹刀、木刀、竹尺等道具,學生彎腰,兩手放在黑板的溝上,突出屁股(其他姿勢:跪姿等...較少)被打。罰跪在自己的座位上。盛行多年,到1980年代還有。妹尾河童的《少年H》寫到掌摑和拳打,漫畫《哆啦A夢》男主角常被罰站。現在已經很少,偶有個別情況發生。(韓國和日本情況參見維基百科日本語版) 台灣從明鄭、清朝、臺灣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臺灣教育界一直使用體罰以促學生改進,但多年來,台灣政府教育部都持續以行政命令明確宣示禁止體罰,但體罰在台灣的中小學依然盛行。李遠哲於行政院教改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