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森山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絕望,抑鬱黑色,就連盛放的櫻花,在森山的鏡頭下也變得晦暗淍零。甚至被評論家推測有自殺傾向。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此一傳奇絕版品已由講談社於2009年4月重新出版)的出版,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志,使日本評論家驚艷不已。媒體並以斗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回來了!」90年代起,頻繁於...
秦始皇兵馬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兩百多年的文化遺產才得以現於今人面前。在村民最初發現兵馬俑遺址時,兵馬俑衣著、深上披帶的武器等顏色歷經兩千多年仍相當鮮豔而豐富,威風不減,然而至考古學家挖掘出土後,受空氣氧化的影響,不過短短幾分鐘則漸剝落、消失,轉為今日我們在開放參觀的區域中所看到的陶土色。西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 參考書目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02-105。註2:張濤,《秦始皇兵馬俑》,藝術家出版社,1996。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秦始皇兵馬俑英文關鍵字:Terracot...
展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籍文史資料實在太多,所以他命令當時的大文學家李昉主持編輯一套集歷代圖書資料精華的百科全書。李昉等學者歷經七年的努力終於編成。宋太宗對這部書非常重視,同時為它取名為《太平御覽》,規定自己要在一年內看完它,就算政務繁忙,也一定要找時間補讀。大臣們怕他太勞累,常勸他多休息,但宋太宗卻說:「『開卷有益』,經常看書,總是有好處的,我一點也不覺得累。」也有人認為典源當出於此。
萬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歷經極多、極大的危險而倖存。亦用「九死一生」比喻倖免於死的人很少,亦用於比喻生命跡象微弱,瀕臨死亡。
梯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梯山航海。比喻歷經險阻的長途跋涉。唐.賀知章〈奉和聖製送張說巡邊〉詩:「荒境盡懷忠,梯航已自通。」宋.張孝祥〈念奴嬌.弓刀陌上〉詞:「梯航入貢,路經頭痛身熱。」
人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北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西元386~577)從北魏統一北方開始,到隋文帝滅北周為止,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史稱為「北朝」。
資源教室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教室形式(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早期的文獻資料顯示資源教室的類型歷經不同的演變過程,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資源教室的類型乃呈現不同的風貌,Hammill和Wiederholt(1972)首先提出在資源教室發展初期,所認定最適當的資源教室型態。此模式以不分類資源教室型態運作,服務對象包含身心障礙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普通班級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亦可到資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教師的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則可以被安置在自足式...
退除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役與除役。前者指現役軍人退出軍伍,後者指免除受軍管區徵召服役的義務。如:「中部橫貫公路是由勞苦功高的退除役官兵歷經萬難開闢而成的。」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部分,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龍骨山」)一帶發現兩顆牙齒。西元一九二七年,中外科學家共組野外發覺隊巡訪,歷經兩年的努力,時至西元一九二九年,共獲一千多箱化石。西元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國學者斐文在開挖地點北部的一洞穴之中發現ㄧ具被硬土掩埋半截的頭蓋骨,而其時間約在距今六十萬年前。(註1) 北京人針對所挖掘出的北京人,學者推論北京人實際上已經是「人」而非「猿」,屬於晚期的直立人,然相對於現代人,北京人的頭蓋骨顯得較為原始,腦容量較現代人小,具有高頭骨、厚頭壁骨,而其嘴部吻部前伸、無下頷、牙齒較大。以頭部特徵看,北京人實際上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