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30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團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肥嘟嘟的樣子。唐.長孫無忌〈與歐陽詢互嘲〉詩:「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因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大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答事物之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伏惟陛下邁蹤古聖,蕩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無穴可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地自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公子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同父異母弟。據《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載,昭王死後,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他天性仁厚,好養士,有賢名。魏安釐王二十年時,秦昭王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魏無忌的姊姊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數次請救於魏,魏王就派將軍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往救趙,但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說:如果敢去救趙,秦滅趙後,下個就是滅魏!魏王聽了很害怕,即要晉鄙屯兵觀望形勢。平原君派使者去跟魏無忌求救,說:「邯鄲城早晚就要被攻破了,你即使不管我們趙國,難道你就不可憐你姊姊嗎?」魏無忌聽了十分憂心,就讓門客辯士用種種方法去勸說...
高下任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大權,任意賞罰。《晉書.卷九八.王敦傳》:「身欲北渡,以遠朝廷為名,而密知機要,潛行險慝,進人退士,高下任心,姦狡饕餮,未有隗比,雖無忌、宰嚭、弘恭、石顯未足為喻。」也作「高下在心」。
閉口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他人無法言語。語本《朱子全書.卷六三.治道一.總論》:「此等議論,正是推波助瀾,縱風止燎,使彼益輕聖賢,而愈無忌憚,又何足以閉其口而奪其氣乎?」
信陵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魏無忌的稱號。參見「魏無忌」條。
招權納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持權柄,收受賄賂。《明史.卷一七三.石亨傳》:「因劾亨招權納賕,肆行無忌。」也作「招權納賂」、「招權納賄」。
靴後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子的隱語。靴子的後跟稱為「掌子」,掌子音諧「長子」。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自家非別,乃是費無忌的靴後跟。』(卒子問科云)『甚麼靴後跟?』費得雄云:『可是長子哩!』」
科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罪、判決。《舊五代史.卷一四六.食貨志》:「如違省價,買賣之人,依盜鑄錢律文科斷。」《唐律.卷二.名例》「若有餘罪及更犯者,聽以歷任之官當」句下唐.長孫無忌.疏議:「或當罪雖盡而更犯法,未經科斷者,聽以歷任降所不至告身,以次當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