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9.3764 ms
共 12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燕京歲時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代富察敦崇撰,為按時間記述遊覽所見的風俗文物,大約分為風俗、遊覽、物產、技藝四類。
|
裏海燕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燕鷗當中體型最大者。喙粗大紅色,尖端黑色,初級飛羽底面黑色,尾羽略分叉。眼睛棕黑色,腳黑色。繁殖羽額、頭頂和頭後黑色,背灰色,初級飛羽末端深灰色,尾羽灰白色,身體腹面白色。非繁殖羽頭頂白色有黑色細紋,背部羽色較淺。外形與鳳頭燕鷗有些相似,但後者的喙黃色,冬季頭白色。亞成鳥灰色有棕色縱斑,尤其以肩羽和靠身體的次級飛羽更為明顯,頭頂大致白色,初級飛羽內側白色,外側深灰色,尾羽白色,尖端黑色。喙橘紅色、尖端黑色。
|
燕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鑿附會之說。參見「郢書燕說」條。唐.黃庭堅〈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談經用燕說,束棄諸儒傳。」
|
燕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燕窩作成的餚饌。
|
乳燕雙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年輕夫婦十分親密恩愛。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齣:「望平康,鳳城東、千門綠楊。一路紫絲韁,引遊郎,誰家乳燕雙雙。」
|
叉尾雨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pus pacificus
體長19.5~20公分。背部黑褐色,上翼帶有藍綠色光澤;尾上覆羽白色,尾羽分叉呈剪形。喉部白色,胸部以下為黑褐色,有白色細橫斑。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及澳洲,夏季於大陸東北、華中地區、日本、韓國等地繁殖,冬季則往南遷徙至亞洲南部、印尼及澳洲。
大多出現於中、低海拔地區的上空,成群出現,飛行速度極快。叫聲為沙啞低沈的喉音。以空中飛蟲為食。
鳥綱(Class Aves)
雨燕目(Order Apodiformes)
雨燕科(Family Apodidae)
|
燕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燕多雙棲。故以燕侶比喻夫婦。如:「他們歷經許多波折,終於結成燕侶。」
2.燕群。比喻平庸之輩。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鍾六月〉:「三千年之獨鶴,暫逐雞群;九萬里之孤鵬,權潛燕侶。」
|
後飛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與前飛燕動作程序類同,〔參見《前飛燕》〕唯在空中飛躍時、上軀體上提直背後仰成弓背雙腿屈膝後勾、膝開約肩寬、下腿部盡量後勾起,雙手由上下落左右分別快速後拍足背。
郜大琨、張勇、韓國躍著《中國古典舞基訓》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
黑叉尾海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ceanodroma monorhis
體長20公分,翼展45公分。雌雄相似,全身灰褐色,飛羽黑褐色,尾羽分叉,羽色無季節性變化。
繁殖於太平洋的西北岸,包括日本、韓國以及中國沿海。非繁殖期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以及紅海。繁殖期結束後,可能通過麻六甲海峽遷徙到印度洋,最遠可達紅海一帶,但是仍有部分族群留在太平洋西部。
繁殖於沿海地帶以及海島沿岸地區,常常漂浮於海面。以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以及浮游生物為食。常常群扶植於海島的草坡上,每窩產卵一枚。每年6~7月產卵,幼鳥離巢的時間仍屬未知。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669--形目(Order Procellariiformes)
T0000000672--海燕科(Family Hydrobatidae)
|
燕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耽溺女色。《禮記.樂記》:「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