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16.5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慎終追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父母之喪。遠,祖先。語出《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指依禮慎重辦理父母喪事,祭祀要誠心的追念遠祖。唐.張說〈唐故夏州都太原王公神道碑〉:「皆篤行純孝,慎終追遠。」後亦指慎重從事,追念前賢。也作「謹終追遠」、「追遠慎終」。
寅吃卯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畢自嚴〈蠲錢糧疏〉(據《明臣奏議.卷三九》引)臣竊憶年來搜括之煩,沃土亦鮮遺力;參罰之頻,循吏幾無完膚。凡可為逋計者,臣部不憚,儘力行之矣。乃時將季夏,初限大半愆期,豈有司之愚,甘以其官為射的,而狃緩征之小仁,忘巖疆之大恤耶?大都民間止有此物力,寅1>支卯2>糧,則卯年之逋3>,勢4>也。郡縣止有此敲扑,趲新償舊,則新額之逋,亦勢也。 〔注解〕 (1) 寅:音|ㄣˊ,地支的第三位,農曆用以紀年。 (2) 卯:音ㄇㄠˇ,地支的第四位,農曆用以紀年。 (3) 逋:音ㄅㄨ,拖欠。 (4) 勢:形勢,指必然發生的情況。
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 (2) 周瑜:西元175∼210,字公瑾,三國吳舒人。有文武才,輔佐孫策平定江東,為吳水軍都,敗曹操於赤壁,拜前將軍,領南郡太守。亦稱為「周郎」、「周公瑾」。 (3) 蒙:即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國吳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4) 拊:音ㄈㄨˇ,撫、拍。
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郭澄之《郭子》(據《北堂書鈔.卷一四八.酒食部》引)王佛大1>嘆曰:「三日不飲酒,覺行神2>不復和親也。酒自引人入勝地3>耳。」 〔注解〕 (1) 王佛大:王忱(?∼西元392),東晉太原晉陽人,字元達,一字黃曇子,小字佛大。弱冠時即知名,貌醜但才慧,歷位驃騎長史,孝武帝太元中出荊州刺史,都荊、益、寧三州軍事。個性任達不拘,極嗜酒,晚年尤甚,或連月不醒。 (2) 行神:即「形神」,指形體和心神。 (3) 勝地:玄妙的境地。〔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何處、那裡。用於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縱過飾非注音︰ㄗㄨㄥˋ ㄍㄨㄛˋ ㄕˋ ㄈㄟ漢語拼音︰zòng guò shì fēi釋義︰放任自己犯錯,並掩飾過失。見「文過飾非」條。 01.漢.王充《論衡.寒溫篇》:「父子相怒,夫妻相,若當怒反喜,縱過飾非,一室之中,宜有寒溫。」 參考詞語︰飾非文過注音︰ㄕˋ ㄈㄟ ㄨㄣˋ ㄍㄨㄛˋ漢語拼音︰shì fēi wèn guò釋義︰猶「文過飾非」。見「文過飾非」條。 01.《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母兵諸葛鄧鍾傳.鍾會》引三國魏.鍾會〈母夫人張氏傳〉:「孫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飾非文過,然竟不能傷也。」 02.唐.劉知幾《史通.卷七.曲筆》:「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已去,閒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湯斌〈嚴禁徵收錢糧勒索火耗私派之弊以恤民艱以清賦稅告諭〉:「此等弊竇,在從前撫歷經嚴禁,稍為斂戢者固有,而陽奉陰違者實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理。如:「敦促」。《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眾矢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ī dì釋義︰猶「眾矢之的」。見「眾矢之的」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我這當扦的,還是眾怨之的呢!」 參考詞語︰叢矢之的注音︰ㄘㄨㄥˊ ㄕˇ ㄓ ㄉ|ˋ漢語拼音︰cóng shǐ zhī dì釋義︰即「眾矢之的」。見「眾矢之的」條。 01.清.譚嗣同《譚嗣同集.報貝元徵》:「今之原禍始者,必以合肥為叢矢之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