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夜以接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歧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歸心,至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8) 視民如傷:人民已安定,而視之猶若有傷。言文王愛民深切,不敢勞動。 (9) 而:通「如」,如同。此言道已至,望之猶未見,繼續追求,不敢自滿。 (10)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討伐,大戰於牧野,敗紂而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武。 (11) 不泄邇:不輕慢近賢。泄,狎。邇,近。 (12) 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
三夫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傳謠言的人一多,就讓人不由得不相信了。我這次去趙國之後,一定有許多人會趁我不在之時,在大王面前進讒言來非議我的不是,請大王千萬要明察事實,不要被謠言所蒙蔽啊!」魏王答應了龐葱。等到龐葱離開魏國之後,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前說龐葱的壞話,魏王一開始雖然不相信,但時日一久,內心也不得不動搖。等到太子跟龐葱回國之後,魏王就疏遠龐葱,不再重用他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三人成虎」,用來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孔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多。《詩經.小雅.小旻》:「謀夫孔多,是用不集。」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六:「意欲從君,讒言孔多。」
東風馬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注解〕 (1) 不直:沒什麼價值。直,通「值」,抵得上。 (2) 東風:春風。 (3) 射:吹掠。
逐浪隨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
昆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嗣,後代子孫。《國語.晉語二》:「天降禍于晉國,讒言繁興,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
勢不可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吸:比喻瞬息、頃刻之間。 (12) 申胥:伍員(西元前?∼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伍員逃至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霸,因功封於申地,故稱「申胥」。
同工異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近,文辭汪洋恣肆,旨趣深奧。 (3) 騷:即〈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時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懷王,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4) 太史所錄:指《史記》。 (5) 子雲:揚雄,字子雲。西元前53∼西元18,西漢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學深思,少喜作賦,多仿司馬相如,後薄之而不為,於是作太玄以擬易,作法言以擬論語,仿《倉頡》篇作《訓纂》,仿虞箴作州箴。 (6) 相如:即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蜀郡成都人,西元前179∼前117。為人口吃而善著書,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後稱病免官。復以〈子虛賦〉得武帝賞識,又作〈上林賦〉以獻,拜...
鍾離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齊無鹽邑之女。長肘戾股,細頸結喉,身體枯黑,年過三十,尚未婚嫁。時齊宣王方置漸臺,乃自詣宣王,申四殆之說。宣王於是停漸臺,罷女樂,退讒言,進直諫,拜為皇后,齊國大安。見漢.劉向《列女傳.卷六.辯通》。後世因以喻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也稱為「無鹽」。
矯枉過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王表》。 (2) 子胥:伍員(?∼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得重病卒於城父。在位共二十七年,諡昭。 (6) 大夫:職官名。多係擔任中央要職和顧問。 (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