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3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埋名隱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他的兒子。以此賢弟吃驚,不辭而去了。我將這婦人樂籍上除了名字,另置別館。今日賢弟來到,伏侍你,猶然不認的他,說兀的做甚?
熟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經烹製的食品。《左傳.哀公元年》:「親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後敢食。」《金瓶梅》第二回:「大官人怎的不認的?他老公便是縣前賣熟食的。」
若昧平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似乎從來都不認識。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一.漢高帝祖稱豐公》:「初不記憶高帝之祖稱豐公,比再閱之,恍然若昧平生,聊表見於此。」
目不識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弓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識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青年的社會情緒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他們希望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雖然許多父母並不願意如此做。雖然他們也認為父母愛他們,但他們不認為父母瞭解他們。對小學高年級的男女生而言,成為團體一員有助於自我價值感的提升。他們若不為同儕所接納,就會產生嚴重的情感問題。(註2) 青年期在青年前期的青少年會改變他們與父母的關係的重要原因。並非青年前期的青少年不再關心自己的父母,而是朋友比以前更為重要。為同儕所接納的需求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青年前期的青少年經常有彼此類似的穿著和打扮。  進入中間學校階段之後也往往帶來師生關係的改變。在較小的小學階段,兒童很容易接納和依賴...
隱名埋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他的兒子。以此賢弟吃驚,不辭而去了。我將這婦人樂籍上除了名字,另置別館。今日賢弟來到,伏侍你,猶然不認的他,說兀的做甚?
嗎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糊,不清楚,不認真。如:「你做事情怎麼這麼嗎呼!」也作「麻糊」、「馬虎」。
耍花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賣弄小聰明。如:「為人處事需誠懇務實,千萬別亂耍花招。」
2.比喻施展詭譎的手段。如:「這人調皮,又要耍花招了。小心,別上當!」
堂皇冠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冠冕堂皇」。見「冠冕堂皇」條。01.清.薛雪《一瓢詩話》:「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纍成善頌善禱之辭,獻諛呈媚,豈有佳作?」02.《孽海花》第一八回:「雯青雖不認得西文,見她堂皇冠冕,擲出信來,知道不是說謊了。」
東飄西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飄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孤本元明雜劇.蘇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國相……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隋唐演義》第五一回:「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也作「東揚西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