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3.2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樹木。產於印度,花朵鮮紅美麗,但具惡臭,氣味遠播,佛經中多用以比喻煩惱。
2.一種花。形小如金粟,香氣濃烈,簪戴於髮髻上,香聞十步,經月不散。
3.番荔枝科「香水樹」、「加拿楷」之別稱。常綠大喬木。葉卵狀長橢圓形。花大,甚芳香,萼片三枚,花瓣六枚。漿果。花供提煉著名芳香油,也稱為「依蘭」。
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於新疆犁、塔城一帶的駿馬,由奧爾洛夫馬、頓河馬與哈薩克馬雜交配種育成。眼睛大而明亮,體型高大,抗寒性強。反應靈敏,奔馳速度極快,持久力甚佳,為優良的馬種。
犁沙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ratoscincus scincus (Schlegel, 1858)
全長約有15~20公分左右;頭大,體型強壯,具上眼臉,瞳孔垂直,頭部覆以小形粒鱗,由後頭部起的身體背面、四肢背面、尾基部及尾部中、後段的兩側鱗片為大形圓鱗以覆瓦狀排列,體中段的鱗列數為28~34,四肢腹面則為小形粒鱗,尾部中、後段背面中央有1排覆瓦狀排列的特大形鱗片;身體以灰黃色為底,上有不明顯的暗褐色寬橫斑,或4條紅褐色縱紋。
西南亞到中亞一帶。
生活於半乾到乾燥區域;夜行性,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每次可產2顆相連的卵,約75~95天後孵化;剛孵化的幼體約6公分長。本種在遇敵時會有一種保命的特殊威嚇動作:首先伸直四肢將身體抬高,伸展喉囊,瞪著對方,並越來越快的振動尾巴背面的大形鱗片,發出嘎啦嘎啦的威嚇聲,接著便突然發著尖銳嘶聲的撲向敵人,並猛咬敵人,同時以尾部撥起沙土,最後很突然的停止攻擊,並轉身逃開;這些突然且兇猛的動作,會讓敵人產生迷惑,而等到敵人回過神來時,牠已經逃走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拉斯慕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斯慕士(1466~1536)出生於荷蘭鹿特丹,為一教士的私生子。拉斯慕士被認為是西方十六世紀學者中的學者;他精通希臘文,深具人文主義思想,對當時人文思想的鼓吹與闡揚,不遺餘力。一四九二年,擔任教士工作;後因志趣不合而轉往巴黎大學,鑽研神學及古典學術。一四九九年,走訪英國,結識當時著名的英國人文主義學者,如柯立特(John Colet, 1466~1519)和摩爾(Thomas More);一五一○年至一五一四年,二度訪問英國,擔任劍橋大學希臘文教授。
  氏一生皆以發揚人文思想為職志,同時編輯教科書,以格言為題材,通過拉丁語文的學習,以期啟迪學生的道德良知。一五二九年,出...
甘甘節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慶名。非洲奈及利亞的亡魂祭,為當地重要節慶之一。負責在節慶中表演的假面舞者亦以「甘甘」為名組成團隊,也在其他的喪儀場合表演。「甘甘」的假面有多種不同的形狀與形式,假面由布製成,或是固體的、條狀的、如拼貼布圖飾的、或是非洲特有的花樣等等,做成酋長裝飾、動物形態或祖靈樣式。其千奇百怪的設計為要隱藏穿戴之本人。表演中,假面舞者還會交換裝扮以另建新形象。「甘甘」的音樂有其特殊性,傳統上,依其屬性與功能,稱作「巴踏」(bata);但也有特別的狀況,例如「邊比甘甘」(Egungun ilu bembe),則是以「邊比」鼓(響弦鼓)〔參見Bembe〕為唯一伴奏。「甘甘」假面舞有時在戶外舉行,假面...
《African Dance》.
巴哈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哈曆法又稱巴迪(Badi)曆法,是巴哈信仰(Baha`i Faith)所採用的曆法;由巴孛(Bab)在他的〔阿斯瑪經〕(Kitab-i-Asma)中所設立而由巴哈歐拉(Baha`u`llah)所認可的。巴哈歐拉說,這個曆法從一八四四年起算;它是根據陽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又五十分鐘來計算的。每年分為十九個月,每個月十九天,剩下的四天就是閏日,稱為歡樂日(Ayyam-i-Ha),在此四天之中,教友相互餽贈禮物,做善事。巴哈歐拉明訂這四天是在十九個月之前,新年則是在春分。巴哈曆法中,每一天是始於前一天的日落之後。巴哈的十九個月分別為:
1.Baha榮月2.Jalal 華...
斯蘭美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清真寺的建築風格為模型,幾何學或阿拉伯式圖案為特徵,分布於西亞地帶的美術風格。範圍包括西班牙、朗、印度、波斯等地。著名的有華麗的陶瓷、波斯地毯等。
瑪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用語。回教的宗教師。為英語imam的音譯。英語的首一字母大寫的是某些回教國家元首的稱號,或指回教什葉派的教長。
特洛星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行星共用軌道的小行星,位於行星兩側與太陽成60度夾角處。因最初在木星軌道發現的幾顆以特洛戰爭的勇士命名,故有此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翰.頓(1829~1906)是美國教育家,出生於新罕布夏州的蘇頓(Sutton, New Hampshire)。一八五四年,他自達特茅斯學院畢業,隨即成為俄亥俄州托雷都學區總監。後來,他進入安都磨聖經神學院就讀,於一八六一年封為牧師。內戰時期,被任命為隨軍牧師,獲挑選擔任監督被聯軍(Union Army)解放之黑奴。一八六三年,獲任命為某一黑人軍團的上校團長,兩年後升任為准將。
  一八七○年,頓獲任命為美國教育委員,在任期內,對美國公共教育之推動,貢獻至鉅。他使教育局獲得國會支持,促進聯邦政府對學校的經費補助。一八八六年辭去職務後,擔任馬麗耶塔學院(Marietta Co...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