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53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哩烏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說話聲音不清晰。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既然他兩個要去,等他自措盤纏求官去來,省得在我耳根邊,終日子曰子曰,哩烏蘆的這般鬧炒。」
柴科夫斯基,彼得.利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作曲家,生於佛根斯克(Votkinsk),卒於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法律學校畢業,曾任法院書記,1863年辭去工作,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隨查倫巴(Zaremba)、魯賓斯坦(A. Rubinstein, 1829-1894)和李姆斯基-柯薩可夫(N. Rimsky-Korsakov, 1844- 1908)學習。他得到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尼可拉.魯賓斯坦(Nicolas Rubinstein, 1835-1887)的賞識,被聘為該校和聲學教授。1876年他辭去教授職位,獲得梅克夫人(N. Filaretovna von Meck)的資助專心作曲,1893年因患霍亂病逝於聖彼得堡。其作品風格音...
豆半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島名。位於日本本州靜岡縣,突出於太平洋中,長約六十公里。全境處於富士火山帶。溫泉眾多,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
第比阿,.外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是峇厘島的編舞家和《爪克》(Jauk)舞者,在這兩種身份中,都是目前新一代中有名的代表人。身為登帕沙(Denpasae)國家舞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ance;簡稱ASTI)之一員,他編舞以《喀查克》(Kecak)風格完成諸多重要舞劇,主題方面例如:猴王兄弟鬩牆,蘇巴利(Subali;猴王的兄弟)和蘇貴瓦(Surgriwa,猴王)是取自《羅摩衍那》(Ramayana)的故事。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加拉九刺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0-2.4倍。頭背部略為陡直;眶間區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頜稍能活動,可向前伸出,末端延伸之眼後緣之下方;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下頜內側齒尖銳,排列不規則,可向內倒狀;鋤骨和腭骨具絨毛狀齒。前鰓蓋緣圓而微具鋸齒;下鰓蓋及間鰓蓋微具鋸齒。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0-65;縱列鱗數101-117。背鰭連續,有硬棘IX枚,軟條14;臀鰭硬棘III枚,軟條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及體側橘紅色;體背側具7條檸檬黃的斑帶,且延伸至背鰭;眼部具3條黃色輻射寬帶;除了背鰭具檸檬...
歐尼,瑪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義大利芭蕾舞者和編舞家,法國浪漫時期頂尖的芭蕾伶娜,她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父親菲利浦.塔歐尼(Filippo)為其啟蒙老師,也曾受教於尚-方沙.古隆(Jean-Francois Coulon),她的獨特表演風格堪稱罕見。雖然她既非浪漫時期第一個,也並非最早的靈妙代表,但是她的力與美可以說是浪漫女芭蕾舞者具體化的化身。1822年她在其父掌舵的維也納卡特內特(Karntnerthor theater)劇院首次獻藝,演出父親所編的《在特西珂麗皇宮接待一位妙齡仙女》(La Réception d´une jeune nymphe à la Cour de Terpsichore)。同台演出的...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勢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因勢信仰而起,為送神的團體舞。勢神宮原屬天皇一人專有,但自古至今,一生至少到勢神宮參拜一次,是日本一般百姓抱持的信念,也有許多人組團參拜,但途中有許多關卡,阻礙重重。天文年間,勢地方官為祈求病體康復,而撤除領地內的關卡,參拜神宮的人急遽增加,勢信仰也開始普遍化。慶長十九年(1614)八月九日狂風大作,雷聲齊鳴,盛傳勢大神顯靈,並有敬獻法樂之舞的神喻傳出,村人於是傾全力表演最美的送神風流踊,並開始參拜神宮,逐漸延至京都、大阪以及關東諸國,第二年元和元年(1615)並延至內陸偏遠之地。勢踊之名,在文明年間的記載上可見,今天地方上的盆踊,有許多勢踊的東西殘存。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杜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波斯(1868~1963)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格烈德.巴林頓(Great Barrington, Mass.),具有法國、德國及非洲血統,是一位教育家,也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社會學家和黑人領袖。
  杜波斯在一八八八年由菲斯克大學(Fisk University)畢業,獲學士學位;然後進入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就讀。一八九○年,獲得學士學位。一八九一年,獲得碩士學位;一八九五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然後再到柏林研究。他先到威爾巴霍斯學院(Wilberforce College)任教,之後應聘到亞特蘭大大學(Atlanta University)擔任教授,...
葉,勞烏-歐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者及編舞家,為法國皇家舞蹈學校(Académie Royale de Danse)之成員。他發明一種舞譜系統記錄芭蕾,並於1700年將其舞譜出版成書;《以符號.圖形及記號記錄舞蹈編作與民族舞蹈》(Choregraphie ou L´Art d´écrire La Dance par Caractères´, Figures et signs demonstratifs)。但事實上其原發明者似乎為波尚(Beauchamp, 1631-1705)而非富葉。在富氏的《舞蹈選集》(Recueil de Danses, 1704)中,有若干為巴黎歌劇院所編之舞,曾被以富氏的舞譜紀錄下來;該...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貝爾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原籍瑞士,在法國發展的舞蹈教育家。貝爾格是依莉莎白.鄧肯(Elizabeth Duncan)的學生。1929年,跟隨雷蒙.鄧肯(Raymond Duncan)到巴黎的「鄧肯紀念學校」任教。1930年離開雷蒙,自己獨立教學。後隨赫蕾(Fée Hellès)學習舞蹈,並吸收運動醫學知識、亞歷山大技巧、心理學、哲學和節奏等。之後貝爾格建立一套具有生理、心理和教育依據、屬於自己的教學法。她注重引導和啟發的教育觀念,有教無類,把舞蹈拓展到各個層面,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和享受舞蹈所帶給身體和心理的益處。除了教學之外,她也和皮耶波姆(Hikder Peerbohm)合作演出。1940年,她在St. Ger...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