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62.5017 ms
共 2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秋時齊國都城營丘的西門。《左傳.襄公十八年》:「及秦周伐雍門之萩。」晉.杜預.注:「雍門,齊城門。」
|
郭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城池通常有兩道牆,外牆稱為郭,郭門即指外面城牆的城門。《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虞詡》:「明日悉陳其兵眾,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回轉數周。」
|
把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門。《三國演義》第一九回:「被呂布乘勢殺入城門,把門將士抵敵不住,都四散奔避。」
|
化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為仙鶴。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後用來比喻人的去世、死亡。如:「化鶴西歸」。也作「鶴化」。
|
長生祿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活人的姓名書寫在木牌上,加以奉祀。《儒林外史》第四○回:「在城門外公同起蓋了一所先農祠,中間供著先農神位,旁邊供了蕭雲仙的長生祿位牌。」《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說是大人生祠上的一塊匾,同著長生祿位,被一班流氓打了個粉碎。」
|
餘響遶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繚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
|
華表鶴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丁令威學成道術後,化為白鶴停在故鄉城門華表柱上的神話。見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一。元.虞集〈輓文山丞相〉詩:「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
|
門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城門上的樓。《魏書.卷五八.楊播傳》:「昱與弟息五人在門樓上,須臾顥至,執昱下城,面責昱曰:『楊昱,卿今死甘心否?卿自負我,非我負卿也。』」
|
華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豎立在宮殿、墳墓、城門前的大柱,有紀功、裝飾、標識等作用。《南史.卷一○.陳宣帝本紀》:「大雨,震萬安陵華表。」
|
一字百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內容涉及歷史、地理、傳記等,可說涵蓋了天地萬物及古今之事。書成之後,呂不韋相當得意,把它公布在咸陽城門口,請大家提供意見與批評,並聲稱若有人能更動其中的一個字,即賞賜千金。但因為呂不韋當時可說是位高權重,沒人願意得罪他,所以始終沒有任何人出面批評。這次懸賞的舉動,使呂不韋及《呂氏春秋》名揚天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一字千金」,用來比喻文辭精當,結構嚴謹。或用來形容價值極高的作品。「一字千金」也有用其字面意思,用來指書法寫得極佳,一字價值千金。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