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49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六、七世紀由埃特魯斯坎母發展的拼音文,原用以記錄拉丁語。古典拉丁語有二十三個母;至中世紀,分化增至二十六個母。由於各種歷史條件,拉丁母成為歐洲多數語言的文基礎,近代更傳到美、非、亞、澳諸洲,廣為當地無民族採用。
入公門,九牛拔不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訴狀或供詞進了衙門,就無法撤出或更改。《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我見他說的話離了母,我恐怕他後來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寫個稟帖給我做了馮據,使他改不得口,只這他自己的狀子上好些別腳。一入公門,九牛拔不出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認識的。如:「這些都是已經教過的熟了,怎麼還錯那麼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形、音、義的書。如《爾雅》、《說文解》、《廣韻》等。
國民常用標準體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研訂之標準體表。於民國六十八年八月一日至七十一年七月公告試用,並於七十一年九月一日正式公告啟用。一共收常用國四八○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錯誤的。如:「校對時要找出錯,予以糾正。」
優效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效果是有關文辨識研究的一項發現;根據研究結果,對於無意義的或單一母而言,有意義的具有某些特點,足以使「」本身或其組成母較容易辨識。這種辨識差異的效果,稱為優效果。不僅英文優效果,中文也有同樣效果。
  當代認知心理學中解釋優效果的理論,主要有下列四個:
  第一個是「全」或「形」假說(whole word hypothesis)。這個假說主張:如果在瞬間顯示(通常刺激呈現5至10 msec.)下,一個的組成母未能得到充分的屬性分析時,則整個所具有的特性,如「形」,將有助於組成母的識別;相對的,在相同的情況下,無意義的「」的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拼音文或音節文的書寫符號。如希臘母、阿拉伯母。
2.傳統聲韻學稱聲母的代表母。如三十六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十個。如:「十格」。
2.像十交叉的形狀。如:「十架」、「十花科」。《晉書.卷三三.列傳.何曾》:「蒸餅上不坼作十不食。」南朝梁.吳均〈行路難〉五首之三:「君不見西陵田,從橫十成陌阡。」
磁墨元辨識;磁墨符識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機器對磁性墨水印刷的元進行識別。主要用於銀行,用磁墨水將符印在支票上,便可對支票進行自動處理,包括總計、核對、控制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