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孝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寧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工文章,名書室曰「正學」,官侍講學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詔之命而被殺,福王時追諡文正。著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辭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生氣的說:「周顗會有今天的下場,是他自找的,有什麼好憐憫的。」王彬說:「周顗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圖不軌,想要奪取政權,日後將會為家族帶來禍害。」一邊說著,一邊隨著慷慨的聲調而流下了眼淚,情緒激昂。王敦看了這樣的場面,更加生氣,本想把王彬殺了。當時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導也在場,一直試圖從中調解,以平息雙方的怒氣,但王彬仍然無所畏懼,神色自若,最後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無地自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您忘了它。況且假託魏王的命令,奪取晉鄙的兵權以解救趙國,對趙國而言是有功,對魏國而言卻不可稱為忠臣。現在您竟驕傲的自以為有功,我認為您這種態度,實在不足取。」於是魏無忌立刻反省自責,彷彿羞愧得沒地方可以藏身,所以趙王再提及時,就辭謝了他的好意。後來「無地自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似若無所容者」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羞愧至極。
明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敢避重誅以直諫。」
不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逃避。《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則事無遺策,功流萬世。」《文選.班固.幽通賦》:「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惡而不避。」
史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歷史的書籍。《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唐.孔安國〈書經序〉:「先君孔子,生於周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者之不一。」
長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久的快樂。漢.焦延壽《易林.卷一一.夬之頤》:「雲物備故,長樂無憂。」《韓非子.功名》:「以尊主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
過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勇的將士肯為國家效力,是因為他們為了報答先帝的恩惠。陛下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以光大先帝的遺德,鼓舞忠臣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看輕自己,援引不適當的例證,阻塞了忠心愛國的人進諫言的途徑。」建議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多聽各方的意見。後來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過於自卑而看輕自己,不知自重。
不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求。《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晉.陸機〈演連珠〉詩五○首之一二:「忠臣率志,不謀其報。」
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時代黑暗,社會混亂。《老子》第一六章:「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莊子.漁父》:「廷無忠臣,國家昏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