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肩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32),字君房,西漢濟南人。少坐法腐刑,為中黃門。宣帝時為中書僕射。元帝時為中書令,結黨營私,殺害忠臣。成帝時失勢,後免官歸鄉,中途不食病死。 (2) 後宮:嬪妃所居之處。 (3) 財:裁斷。通「裁」。
安於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吳王心懷不軌,意圖反叛,枚乘不贊成,於是上書吳王,加以勸諫。在諫書中,枚乘提到:「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的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枚乘於是離開吳國。
一隙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力不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 〔注解〕 (1) 卿大夫:卿和大夫。後泛指貴族。 (2) 卒暴:突然發生的暴動。卒,音ㄘㄨˋ,突然。 ※◎2《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二十一年冬,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
心如金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意志堅貞不渝。《後漢書.卷一五.王常傳》:「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也作「心如鐵石」、「心如堅石」。
掩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沉默。《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讒夫在側,邪說諛辭,以曲為直。」
杜郵之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安君行至杜郵,秦王賜劍自殺的典故。典出《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後用以稱忠臣見忌無辜被殺。《後漢書.卷五八.傅燮傳》:「夫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夫。若不詳察真偽,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矣!」
披肝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披肝瀝膽」。見「披肝瀝膽」條。01.唐.柳宗元〈為南承嗣請從軍狀故某官贈某官南霽雲男某官承嗣奏狀〉:「臣雖無似,有慕昔人,雖身塗草野,死而不朽。披肝瀝血,昧死上陳。」02.《轟天雷》第一回:「一個披肝瀝血,是個忠臣。」 
青史傳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史,史書。青史傳名指在歷史留下永垂不朽的名聲。《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也作「青史流芳」。
妄指鹿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指鹿為馬」。見「指鹿為馬」條。01.《魏書.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傳下.南安王》:「致使忠臣烈士,喪氣闕庭;親賢宗戚,憤恨內外。妄指鹿馬,孰能踰之?王董權逼,方此非譬。」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