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囊橐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但是教坊落籍沒有千兩銀子是不可能。我現在身上一點都沒有,該怎麼辦?」這裡就用「囊空如洗」形容窮到極點,身上連一個錢也沒有。
郅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大治,清明太平到極點。故稱盛世為「郅治之世」。
痛心入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心、怨恨到了極點。《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三國志.卷三八.蜀書.孫乾傳》:「每與劉左將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也作「痛切心骨」、「痛心刻骨」。
激忿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膺,胸。激忿填膺形容憤怒滿胸氣到極點。如:「她得知兒子在外為非作歹的事,激忿填膺。」
物至則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髮上指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憤怒到了極點。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你聽他們言辭慷慨,使人壯心勃勃,髮上指冠。」
歡蹦亂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歡樂、活潑到極點。如:「接連下了一個月的雨,好不容易放晴了,孩子們在草地上歡蹦亂跳的。」也作「歡迸亂跳」。
無可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袒露一臂。扼腕,用手握腕。形容憤慨已極。 (4) 切齒拊心:怨恨至牙齒切磨,拍擊胸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拊,音ㄈㄨˇ,拍打、輕擊。見「切齒腐心」。 (5) 自刎:自殺,割喉嚨結束自己的生命。 (6) 太子:戰國時燕王喜的太子,名丹。丹患秦之強大,使荊軻入秦刺始皇,事不成,秦急攻燕,喜斬丹欲獻秦,秦復進兵,卒滅燕。亦稱為「燕太子丹」。〔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溫舒》自溫舒...
觀止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嘆為觀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被邀請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當樂工表演到舜時的樂舞〈韶箾〉時,他讚嘆的說:「舞蹈中表現了舜完美、偉大的德性,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即使有更偉大的風範,也無法超越了,看到這裡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觀賞了。」後來「嘆為觀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嘆,通「歎」,稱讚、讚美之意,所以「嘆為觀止」也作「歎為觀止」。
世紀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世紀的末期,本指十九世紀而言,因當時社會變革劇烈,人心浮動不安,到了極點,故有世紀末之稱。後用以指沒落的時代,世紀末的普遍傾向是絕望而追求刺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