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92.48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歸還地。《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民年二十受,六十歸。」
2.辭官返鄉,歸隱園。如:「解甲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低不平、貧瘠不肥沃的地方。《詩經.小雅.正月》:「瞻彼阪,有菀其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02)秦末狄縣人。本齊王氏族。韓信破齊,橫自立為齊王,高登基後,橫率領從屬五百人逃至海島,高祖派人招降,橫不願北面臣事之,遂自殺,餘五百人聞橫死,亦皆自殺。
父之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東郭逡是天下最狡捷的兔子。韓子盧窮追東郭逡,結果狗未追到兔子,可是二者皆力竭而亡。有一農夫看到,不費吹灰之力即得之。見《戰國策.齊策三》。後比喻毫不費力就輕易得到利益。《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則是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父之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房屋。《漢書.卷七一.疏廣傳》:「顧自有舊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功成不受爵,長揖歸廬。」
問舍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知購置產而沒有雄心壯志。《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問舍求,原無大志。」也作「求問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名。位於陝西省藍縣東南,相傳此山出美玉。
雷德爾與華保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德爾與華保模式係處理團體行為的技巧,由美國威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教授雷德爾(Fritz Redl)和華保(William Wattenberg, 1911~)兩人於一九八一年提出。他們認為團體行為不同於個人行為,在教室團體內,心理與社會力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更大,因而提出此項特殊的訓導技巧,用以處理學生日常生活的行為問題,並維持教室的秩序,增進學生的情緒發展。
  雷德爾與華保模式的主要概念如下:
  1.人們在團體中所表現的行為異於單獨時的行為。團體期望可能影響個人的行為,同時個人行為也會影響團體。因此,身為教師者必須知道團體...
螺疕,做到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螺疕,指的就是螺開口部分的保護片,粗短;菅榛殼,即菅草殼,修長。相命者認為指甲粗短是勞碌命。例:螺疕,做到死;菅榛殼,閒亍亍。(指甲粗短如螺疕的人較勞碌命;指甲細長如菅草的人較不必做苦工。)
舍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家子弟、鄉下人。宋.張耒〈題韓幹馬圖〉詩:「心知不載舍郎,猶帶開元天子紅袍香。」《聊齋志異.卷二.蓮香》:「臨榻哂曰:『舍郎,我豈妄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