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鉤連乳丁羊首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肩飾高浮雕羊首,與江西新淦所出銅罍形近;肩上夔之突點、扁平立鳥肩飾、及腹部鉤狀棱脊,與湖南華容所出尊裝飾手法相近,故此罍實具商代南方作風。
異齒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漸細小;背部輪廓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圓錐狀而稍住上揚。吻短寬而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眶上隆棘較低。眼上方頭背部不明顯的往後下方傾斜。口裂位於眼前下方;上下頜齒同型,前部齒細小,具3-5尖頭,後部齒寬扁,臼齒狀,中央具隆棘。鰓裂5對。噴水孔小,位於眼下方。鼻孔緣無觸鬚,但具明顯之口鼻溝;前鼻瓣往後延伸達口裂。盾鱗粗厚,呈十字形。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起點於胸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略小於第一背鰭,距尾鰭之距離遠於距臀鰭之距離;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大於臀鰭基底長之兩倍。體淡黃色,腹面白色,體背具黑褐色且寬窄相接之橫帶。
臭肚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體較高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9-2.2倍。頭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列。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側線上鱗列數17-26。背鰭單一,棘與軟條之間無明顯缺刻;尾鰭叉形。體側上半為褐色,下半則為灰白色;並滿佈蠕,蠕間散佈小黑點。頭部為暗棕色,具明顯的網狀。尾鰭散佈暗色黑班。
唇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ilinus undulatus (Rüppell, 1835)
體長方扁;尾圓;成魚體綠色;每鱗片具黃綠色及灰綠色橫線;頭具橙色及綠色的網狀細線;尾鰭後緣為黃色;體長可達2.2公尺。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
棲息珊瑚礁區是本科最大且相當美觀的魚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扭角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agelaphus imberbis (Blyth, 1869)
雄羚深黃灰色,雌羚淺黃褐色,喉部有白斑,但無鬃毛,身上有11~14條淺色直條,小羚體色更紅,條更淺;頭軀幹長110~175公分,尾長26~30公分,肩高90~105公分,體重60~100公斤,角長60~90公分。
阿拉伯半島、蘇丹東南部、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烏干達東北部、肯亞、坦尚尼亞東部。
棲息在密植被內較乾燥的地區,如灌叢或雜林,主要在晚間和清晨活動,白天在樹蔭下休息,有些族群會隨食物狀況而遷移,乾季時在河域附近活動,雨季時會遊走比較大的範圍,食物以莖葉為主,族群密度很少超過每平方公里1隻,個體的活動範圍0.4~6.7平方公里,雄羚活動範圍平均2.2平方公里,雌羚活動範圍平均1.8平方公里,個體之間活動範圍重疊度大,無明顯領域性;群居性,一群通常不超過4隻個體,由雌羚和小羚組成,雄羚很少加入群體,小雄羚會跟隨母羚1.5~2年,之後會單獨活動或加入單身漢群2~3年,之後通常單獨活動;交配季不固定,雌羚各自有其發情、懷孕、生產週期,懷孕期244~253天,生殖間隔約9個月,一胎通常...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牛科(Family Bovidae)
姬小黃挵蝶(1282-2137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十三條地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ermophilus tridecemlineatus (Mitchill, 1821)
本屬動物頭軀幹長13~40.6公分,尾長3.8~25.4公分,體重85~1,000公克,本種背部灰褐色,同時有多條深淺相間的條,深色條上還有一排淺色的斑點,腿短,有頰囊。
阿爾伯他中部到俄亥俄州和德州南部。
棲息在草原等開闊處,會挖地道,寬度約5公分,長度5~6公尺,深度0.3公尺,內襯為草的窩直徑15~20公分,洞口沒有土堆;通常9月時累積的脂肪會使體重倍增,10月開始冬眠,到來年3~4月再出洞,不太利用儲食度冬;食物包括種子、堅果、穀粒、根、球莖、蕈、綠色植物、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時也吃鳥蛋和小型脊椎動物;族群密度約每公頃0.3隻,通常成小群聚居,雖會防禦其他個體進入地道,但不會對洞口附近地表的個體表現領域性;通常一年1胎,交配在冬眠後進行,懷孕期23~31天,出生時體重5~12公克,4~6週斷奶,由於森林砍伐,農地擴張,本種的分布與數量也因而增加。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鞘爪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leonyx variegatus (Baird, 1859)
全長約11~15公分;頭大,眼睛具可閉合的眼皮,瞳孔垂直形,體背面的皮膚非常柔軟,覆有小形顆粒狀鱗片,四肢及趾頭修長,爪子可自由伸縮,無吸盤狀的皮瓣構造,雄性個體具肛前孔,並在尾巴基部有明顯的半陰莖囊及1對大形疣鱗;全身背面以粉紅色到黃色為底,上有褐色寬橫斑,有些個體在寬橫斑間,還有由褐色斑點構成的斷續橫斑,腹面白色。
美國西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一帶。
棲於乾燥的岩石荒地及半沙漠區,夜行性,以昆蟲等小形節肢動物為食,白天藏於岩石下或洞穴中,遇天敵時尾部會自割以自保,繁殖期約於4~10月,此時雄壁虎會為了爭奪雌壁虎而打鬥,雌壁虎每年可產1~3窩卵,每窩2個19×9公釐軟殼的卵,約52~56天後孵化,剛孵化的幼體長約55~58公釐,1年後可達性成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翼畫眉(栗頭斑翅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tinodura morrisoniana
體長18公分。喙鉛灰色,腳肉色。全身大致為栗褐色系,胸及上背部為鼠灰色雜有灰白色的斑,頭、背部為栗褐色,翅膀及尾羽為紅褐色,翅膀外緣及尾羽密佈黑色的橫。雌雄羽色相同。
分布於亞洲東部之台灣,為特有種,出現於海拔1,500~2,500公尺的山區。
出現於中高海拔的針葉及闊葉林帶,常成小群活動於樹木中層樹幹,穿梭其間啄食樹皮上的小蟲。在五種台灣特有種畫眉科鳥類中,牠是數量較少的一種。平時發出jia-jia-jai的輕柔叫聲,警戒聲則較為粗啞急促。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畫眉科(Family Timillidae)
銼指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銼指寄居蟹Ciliopagurus strigatus眼柄為橘紅色,兩對觸鬚橙色或橘紅色。螯腳左右同形,約略等大;螯腳與步足遍布紅色與橘色或白色相間條。頭胸甲可達0.76公分。棲息於淺海岩礁海域,性喜以芋螺殼為居。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北印度洋、印尼、澳洲東部與北部、越南、菲律賓、臺灣、日本、法屬玻里尼西亞至夏威夷。臺灣分布於東北角、恆春半島、綠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