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0.40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蝦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eoliscus strigatus (Günther, 1861)
位於尾端正後方之鰭為第一背鰭(或硬背鰭),其中之第一硬棘為可動性,第二背鰭(或軟背鰭)及尾鰭位於第一背鰭之腹面;體較細長(體長為體高之8.4倍);體側有一條黑色縱帶;體長約15公分。
日本相模灣以南之印度太平洋區。
棲息於內灣或沿岸珊瑚礁區,呈倒立式游泳。有時魚群也能行一般之水平游泳;以細長吻管吸食浮游性甲殼類。
為飼養於水族箱之觀賞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刺魚目(Order Gasteroste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海龍亞目(Suborder Syngnathoidei)
管口魚下目(Infraorder Aulostomidia)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蝦魚科(Family Centriscidae),Shrimpfishes
蝦魚上科(Superfamily Centriscoidea)
花點魟或豹土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imantura uarnak (Forsskål, 1775)
體盤菱形,由於成魚體盤寬度大幅增加,故體型與幼魚稍有差異。成體之體盤寬可達150公分,屬大型魟類。體盤寬大於體盤長,體盤長為體盤寬之82~94%;吻長為體盤寬之17~22%;兩眼間隔為體盤寬之11~12%;噴水孔間隔為體盤寬之15~19%;吻端至尾棘之距離為體盤寬之108~119%;口裂寬為體盤寬之7~9%;口內具4枚乳頭狀突起。第一鰓裂至第四鰓裂約等長,為體盤寬之2~3%;第五鰓裂則稍短,為體盤寬之1.5~2%;第一鰓裂內緣間距為體盤寬之9~12%;尾長超過體長之3倍,為體盤寬之2.5倍以上。體背顏色隨著成長而有所變化,幼魚呈白色且佈滿黑點,稍長則變為灰色且佈滿黑點,至成魚又變為淡褐色,而黑...
紅海、非洲東岸、南岸、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西岸、澳洲、玻里尼西亞等溫、熱帶海域均有分布,台灣地區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有其蹤跡。
底棲性,屬大型種類,成魚體盤寬可超過150公分。
一般由底拖網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魟科或土魟科(Family Dasyatidae),Stingray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水平或垂直的條。如:「他穿著斜格子襯衫,顯得很有精神。」唐.李商隱〈越燕〉詩二首之一:「拂水斜亂,銜花片影微。」宋.米芾《書史》:「真紙色淡而勻靜,無雜漬。斜皴裂在前,若一軸前破,後加新,甚眾。」
王氏眉天蠶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氏眉天蠶蛾Samia wangi原本一直被錯誤命名,直至2001年,Naumann & Peigler將台灣及中國東南部的族群發表為新種。觸角呈四櫛齒狀。體黃褐色,胸部及腹部前緣各具一白色帶。前、後翅淡紫棕色,近中央位置各有一眉狀斑,中間具白粉紅色前橫帶,其外側的翅色較淡,前翅近頂角處有一黑色圓斑。其幼蟲期共五齡; 成蟲出現於3~4月。寄主植物記錄為蓖麻、大葉釣樟、山桕、烏桕、樟樹、野鴨椿、香港饅頭果、桶鉤藤等。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Naumann &Peigler(2001)及王效岳 (1994) 所發表的文獻內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著生蘭。植物體高可達100 cm以上,單軸;莖圓柱形。葉二列互生,硬革質,帶狀或線狀長橢圓形。花莖腋生,常具分枝。總狀花序至圓錐花序。花徑約3 cm;花被黃白色,上具許多紅褐色的塊狀斑點,厚肉質。

鍬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鍬形蟲,體色黑,雄蟲15-27mm,雌蟲15-20mm。雄蟲體型修長,大顎細,微幅內彎,中央稍前處有一微幅斜上的內彎齒突,翅鞘滿佈縱向排列的刻點,並有平行縱。雌蟲,翅鞘滿佈縱向排列的刻點,並有平行縱
鈍口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bystoma tigrinum (Green, 1825)
外表粗壯肥大,體長可達40公分,牠是最大陸棲蠑螈。頭大、眼小。身體顏色變異很大,背面褐色、黑灰色,上面有很不規則大的黃色或褐色之圓形斑或橫。腹面為黃色或橄欖綠色。
美西及部分東北部外,牠是廣泛的分布在美國及加拿大南部。
鈍口螈的棲息變異很大,由低海拔到3,500公尺的潮溼林地、草原灌叢或沙地。只要有容易挖洞的處所,就可能有牠的分布。在北方3~6月,南方12~3月之雨季開始,就是其生殖季節。在水塘、魚池、溪邊或湖邊產卵,卵通常黏附在水中之枯枝落葉,幼蟲常大量聚集在水中,約在7~9月變態上陸。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有尾目(Order Caudata)
鈍口螈科(Family Ambystomatidae)-Mole Salamanders
等傾線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物體產生一剛體(rigid body)移動時,在表面上之每一點的位移都相同。因此,其干涉條會落在無窮遠處,亦即是在鏡片的後焦距平面上。若物體僅在垂直表面的方向上產生一剛體移動,則在後焦距平面會看到一些同心的圓形干涉條。這些條即稱為等傾線條,在古典干涉術中又稱為海丁格(Haidinger)條
投影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投影技術是一種可以用來測量物體表面輪廓、形變和振動振幅的疊技術。當使用白光或雷射光穿越刻印著許多平行等距直線的振幅光柵元件,或應用干涉儀形成的直線干涉條,將此直線條投射於物體上,由於物體表面曲度及深度的變化使條變形,利用適當的方式(如CCD相機)擷取此變形條的影像,配合所推導出的條變形量與物體高度變化的關係式,即可算出物體的表面輪廓。當使用兩次曝光的技巧時,即在物體受力前後各曝光一次,使得物體受力前後各別的變形條影像記錄在同一張底片上,則所形成的疊將是受力前後表面位移或形變的一種表示。與此類似,以時間平均法所形成的疊將是振動振幅的等值線。使用此法進行量測時,為...
雞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rapon theraps (Cuvier, 1829)
體延長側扁;口端位;體背棕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3至4條水平棕帶,第一條由頸到背部,第二條由眼到尾柄上方,第三條由眼到尾鰭中央鰭緣,第四條由胸鰭到尾柄下方;背鰭硬棘有1大黑斑,軟條有2小斑;尾鰭上下葉均有2斜帶;體型小,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南太平洋、印度洋、紅海。
棲息岩礁地區,其稚魚(圖(一))喜隨漂浮物游息,成魚(圖(二))體側3條直線縱
以刺網或手釣漁獲,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雞魚科(Family Terapon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