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28.1258 ms
共 22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拉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詩作欣賞4 評價 生平馬拉美Mallarme, Stephane (1871-1945),法國詩人、詩歌象徵派運動的倡導者(連同魏倫)和領袖,他只享受了5年平穩的家庭生活,母卒於1847年8月,妹妹於1857年8月去世,1863年其父逝世,這些不幸似乎頗能說明為什麼在他開始創作詩歌之時就表現出渴望擺脫冷酷的世界而探求另一個世界,他成人之後的生活繼續坎坷不平,故這一題材在他的詩作中繼續占據中心位置。1862年末至1863年初他在倫敦生活以便獲取英語知識,此後他開始了畢生的教師事業,初任教於省立學校(...
|
美國州立教育制度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美國政治制度的「聯邦制」精神,美國教育的法定權力原先即隸屬於州;其法源基礎來自於美國憲法的〔第十修正案〕(The Tenth Amendment),該修正案中說明「在憲法中未明定授權予合眾國政府,或未明定否認歸與各州的權力,即保留給各州或人民」。其中雖未明定教育的權力歸屬,但依據該案精神,州有組織自身公立教育制度的權力。雖然最早定居於美國的移民是將教育的法定權力交予各州政府,但至十八世紀中葉止,美國主要是以學區(school district)制度為主,州立教育制度並未發展完全。
當時學區制度之所以興盛,主要有兩項原因:一是當時居民散居各處,交通並不方便;二是由於當時人民... |
美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貌美好豔麗。《左傳.桓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偷眼看去,果然生得丰姿美豔,體態輕盈。」
|
美麗島雜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麗島》雜誌,創刊於1979年8月,是當時台灣黨外民主運動時期的機關刊物,其組織型態以社務委員的型式組成,網羅了全臺各地的黨外人士,以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雜誌社成員於同年引發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最重要政治事件之一。雜誌名稱之由來,為周清玉提議取李雙澤編曲,楊祖珺演唱的歌曲-《美麗島》為名。6月2日,《<...
|
托育中心(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托育中心是為未達義務教育年齡的幼童(歐美從五歲開始)在他們家以外而設立的公立或私立的中心。這類的托兒所(nursery school)或托育中心的設立,通常是為照顧那些白天父母無法照顧的幼童。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導致工廠大量設立,吸引大批婦女外出工作。有關當局乃於一八五四年在美國紐約的兒童保育醫院設立第一所托育中心。其時托育中心收容的幼童年齡從嬰兒開始,主要職責是替幼童清潔、餵食和保障安全。一九二○年後,為提升托育中心的水準,開始加入教育內容,限制幼童入學的年齡,並只招收接受過基礎生活訓練的幼童。此外更延攬接受育幼學校訓練的教師加入。二次大戰期間,因聯邦經費的支援和大量婦女... |
[美國名人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名人錄]由馬可士(A. N. Marquis)於1898年首創,第1版於1899年正式發行,現每2年出新版一次,最近之版本篇1992-1993年第47版,由美國紐澤西州馬可士名人錄(Marquis Who's Who)公司出版。此一名人錄編輯之目的誠如其前言所述「在記載對社會有貢獻且有所成就的人士生平」,這些人士常成為參考諮詢的標的及對象。
其蒐錄之對象不限於美國人民,還包括加拿大及墨西哥當代知名之士。該公司之編輯群及研究者首先依當事者(被傳者)之職權或名位、成就決定是否蒐列。通常包括政府中行政、立法、司法各部門之首長及高級官員;陸海空三軍少將階級以上之軍官;各州之州長... |
完形心理學的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形心理學的美學就是使用「格式塔」(Gestalt)的基本概念,作為音樂和其他種類藝術的解釋原則。
早在一八九○年,奧國心理學家埃倫費斯(Christian von Ehrenfels, 1859~1932)就發表〔論格式塔性質〕(Über Gestaltqualitäten)一文,認為音樂並非各個單一音符的總合,而是許多音符相互關聯所構成的整體,這超越個別元素的整體,便稱之為「格式塔性質」。這篇文章是完形心理學的美學起源。 一九一○年起魏泰默爾(Max B. Wertheimer, 1880~1943)、柯勒(Wolfgang Köhler, 1887~196... |
成見(嘉達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見一詞的原始意涵,實際上是在正式判斷、證明前之準判斷,具有正負兩面意義。就正面意義言,指一個人對於某一對象深入了解之前,已經對該對象具有的先前認識。就負面意義而言,指個人牢不可破的偏見,阻礙個人對於事物之深入了解。成見之拉丁文為prejudicium,即具有肯定性及否定性兩性質。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諸子所見者為成見之負面意義,對成見之批判,不遺餘力。當代詮釋學(hermeneutics)才重新給予「成見」積極性的意義,認其為人類對事物進一步認知的起點。
西方啟蒙運動,理性高漲,想從宗教教條束縛下解脫,因而對宗教採取反對批判的立場,連帶反對整個歷史傳統,並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