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乾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末期由盛轉衰。而乾隆的寵臣,既為後人所熟知的貪官和珅,在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嘉慶帝下宣佈將其革職,下獄問罪之後,抄沒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王朝國庫十年收入,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貪。乾隆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傳位予十五子顒琰,自稱太上皇,至嘉慶四年駕崩(1799年)。 乾隆與清朝版圖雍正時,西藏與青海已正式納入版圖,乾隆時又平定西北、西南及回疆,領有天山南北路全域,置為新疆省。乾隆親自撰寫成《十全武功記》,自詡「十全老人」。乾隆五十七年,命人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
調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法院就爭執的事件,勸雙方平息爭端,庭外和解,避免訴訟行為。後泛指調停各方意見,平息紛爭。[例]地方公正人士居中調解之後,雙方宿怨終得化解。
安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置辦理,準備。唐.白居易〈友〉詩:「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匡超人呼天搶地,一面安排裝殮。」也作「安辦」。
開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解、開導。《荀子.儒效》:「教誨開導成王,使於道而能揜跡於文武。」《紅樓夢》第一一回:「好妹妹,媳婦聽你的話,你去開導、開導他,我也放心。」
毀家紓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出所有家產以解救國難。語本《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唐.錢珝〈代史館王相公謝令樞密使宣奸邪表〉:「惟當竭誠啟沃,戮力弼諧,盡毀家紓難之謀,繼圖國忘身之策。」也作「毀家紓國」。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
魚貫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游魚首尾相接,一個挨著一個依序前行。晉.范汪〈請嚴詔庾翼還鎮疏〉:「而玄冬之月,沔漢乾涸,皆當魚貫而行,排推而進。」《英烈傳》第三八回:「那些將官,一一的走到壇前,按方而立。提點使又將五色旗旛總來一展,那些將官又一一魚貫而行,序立在壇邊,向軍師總行了禮。」也作「魚貫而進」。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是以“善譬”著稱於世。 “善譬”是他善於用“譬”的形式進行邏輯類推。惠施為善譬下定義:“以其所知,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惠施的“善譬”絕不限於純學術領域,更主要用來論證自己的政治觀點,同時可以反駁對方的觀點。惠、莊“濠梁之辯”世稱妙諦,素為邏輯學家所注意。惠施言行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
養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指隱居匿跡以待時機。《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一.邢恕傳》:「王安石亦愛之,因賓客意,使養晦以待用,恕不能從。」
相機行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適當時機再做事。《明史.卷一九六.張璁傳》:「帝令與言交好,而遣黃綰之大同,相機行事。」《老殘遊記》第五回:「那有一准的法子呢!只好相機行事,做到那裡說那裡話罷!」也作「相機而動」、「相機而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