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劉邵,字孔才,魏朝廣平邯(今位於河北省邯市),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168年-172年,卒於魏齊王正始年間(240年-249年)。漢獻帝時入仕,初為廣平吏,歷官太子舍人、秘書郎等,魏朝之後,曾擔任尚書郎、散騎侍郎、陳留太守等。後曾受爵「關內侯」,死後則追贈光祿勳。劉邵學問詳博,通覽群書,曾經執經講學。編有類書《皇覽》,參與制定《新律》。著有《樂論》、〈許都賦〉、〈洛都賦〉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僅見《人物誌》、〈趙都賦〉、〈上都官考課疏〉...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邯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
蔭子封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稱人顯貴之語。表示妻子因丈夫受封典,兒子因父親得襲位。明.湯顯祖《邯記》第一四齣:「我暫把洛陽花遶一遭,專等你捷音來報。那時節呵,重疊的蔭子封妻恩不小。」《金瓶梅》第五七回:「如有世間善男子、善女人,以金錢喜捨莊麗佛像者,主得桂子蘭孫,端麗美貌,日後早登科甲,蔭子封妻之報。」也作「封妻廕子」。
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寸不爛之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舌頭是說話的主要器官,長約三寸,古人多用「三寸舌」或「三寸之舌」來表示口才。例如《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姑且接納了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辭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
仇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怨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之邯,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明史.卷二七三.高傑列傳》:「傑伏兵要擊黃得功於土橋,得功幾不免,兩鎮遂相仇怨。」
數白論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白銀。黃,黃金。數白論黃指計較金錢。明.湯顯祖《邯記》第六齣:「有家兄打圓就方,非奴家數白論黃。」
猶豫未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豫不決」一語可能出自於《戰國策》。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晉鄙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因此就把軍隊駐紮在蕩陰這個地方,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勸說趙王,說秦王其實並非真正要占領邯,只是希望各國能擁戴他,尊稱他為帝,這樣秦王一高興,就會退兵,邯也就可以解圍了。趙國的相國平原君一聽到這樣的事情,認為事態嚴重,一時拿不定主意。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魏國派人勸說趙國尊秦為帝,感到很氣憤,於是要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準備當面勸他打消這個念頭。原文中...
迎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敵作戰。《戰國策.趙策二》:「今宣君有微甲鈍兵,軍於澠池,願渡河踰章,據番吾,迎戰邯之下。」《三國演義》第一回:「賊眾迎戰,玄德引軍便退。」
沛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故城在今江蘇省沛縣。《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自潁川邯淳、繁欽,陳留路粹,沛國丁儀、丁廙,弘農楊修,河內荀緯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例。」也稱為「沛縣」。
所向摧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舞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學,此將相之器。」……復以偏將軍東從上攻邯,擊青犢于射犬,大戰至日中 ,賊陣堅不卻。上傳召復曰:「吏士饑,且可朝食。」復曰:「先破之,然後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