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叢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彙刊群書而成的套書。如《金陵叢刻》、《稽古堂叢刻》。也稱為「叢刊」、「叢書」。
|
遼刻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遼代所刻之圖書稱為遼刻本。西元907年,遼太祖耶律億(阿保機)稱帝,在北方建立了契丹國家。西元947年滅後晉,建都大梁,改國號為大遼。西元983-1064年間,稱大契丹。西元1125年為金所滅,前後共219年。據宋沈括〔夢溪筆談〕卷15載,「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因此遼代刻書,傳世罕見,幾乎是中國書史上的一個空白。遼代官刻圖書有實物可證的是1974年7月,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發現的〔契丹藏〕及其它刻經、刻書、雜刻、木刻版畫等雕版印刷品61件。〔契丹藏〕是佛經的大藏,約刻於遼興宗至道宗時(1031-1064)。是僅遲於北宋〔開寶藏〕的刻本大藏。山西發現的遼刻本中,有明確年代記...
|
刻版印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文字、圖案雕刻在木板或金屬板上,刷塗墨汁後,排印在紙上,製訂成書籍。如:「刻版印書在中國有很久的歷史。」
|
[中國版刻圖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版刻圖錄],唐代至清代善本圖書影集。北京圖書館編。文物出版社1960年版,收書500種;1961年增訂版,收書550種,選輯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版本樣張每書1-2頁,用珂羅版印成。共724幅。分刻版、活字版、版畫3部分,套裝8大冊。書前有「中國版刻概況」和「版刻圖錄目錄及說明」。主體部分對各書的刻印淵源、行款格式以及歷代流傳情況作了系統介紹。取材嚴謹、考訂翔實,是目前蒐羅最富、選輯最精、印刷最好的一部書影集。有棉連紙、道林紙兩種印本。為研究古書版本和版畫藝術的珍貴資料。
|
半日片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短暫的時間。《紅樓夢》第二一回:「料他不過半日片刻仍復好了。」
|
清刻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刻本指清代(1644-1911)刻印的書籍。清代統治者重視利用漢族文化為鞏固政權服務,較之元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四庫全書總目〕及〔嘯亭雜錄續錄〕所著錄的欽定書約150種,這些官刻本都是為士子仿模規範之書。最初的清廷翻譯刊印事務,是由國史院、內祕書院、內弘文院主管。順治10年(1653)設立十三衙門,以滿洲近臣與太監掌管司禮監刻書,內府刻書也逐年增多。康熙19年(1680)內務府設立武英殿修書處總管清廷刻書事務,歷年來,武英殿刻書約300種以上,武英殿刻本遂成為內府刻本的代名詞。此外,揚州詩周刻本也是內府刻本之一種,此乃康熙帝派江寧織造兼兩淮鹽運使曹寅在揚州設局刻書,所刻〔全唐詩〕、〔詞譜...
|
翻刻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版本學上稱據原刻版影摹,上版開雕的本子。也稱為「覆刻本」。
|
竹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竹製品上雕刻字、畫的藝術。唐宋時即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以上海嘉定最為著名,朱松鄰為代表,稱為「嘉定派」。另有皖派、金陵派。至清道光年間,湯碩年、吳玉田合此三派為一家。
|
刻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由計時線路所發出的一個有規則、重複的訊號,該信號會觸發系統中斷。 (二)在微電腦中,指系統內時鐘的一個基本時間單元(如1/60秒)。 |
藍刻齒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2-2.4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頰部有鱗2列。體被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9個。鰓耙數17-19。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2-13;臀鰭硬棘II,軟條12-14;胸鰭鰭條18-19;尾鰭內凹形,上下葉末端呈圓形。體呈淺藍色,有顯著的性別雙色變異:稚魚與雌魚通常在背鰭基底後面有一個小的黑色斑點,但缺乏黃色的體色;雄魚的吻部及尾鰭鮮黃色,某些區域裡則具有橘色的尾鰭,背鰭基底後面皆無黑色的斑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