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或藝術作品裡所用的題材。[例]這篇小說以作者旅遊的經歷為創作素材,內容十分生動有趣。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本名林淇瀁,1955年5月7日生於台灣南投鹿谷鄉廣興村。就讀廣興國校時期開始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十三歲就讀鹿谷國中時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進入竹山高中後,於高二創辦「笛韻」詩社,並主編《笛韻詩刊》,高三擔任校刊主編;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開始大量發表詩作,崛起詩壇;大四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1977,故鄉),從此創作不斷。除詩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
吳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晟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去世,在悲傷之餘,給吳晟帶來家庭負擔與生活重大壓力,使他覺得「文學無用」,而停頓創作,只將平常所思所感記在日記上,但並未歇筆。在白色恐怖時代,吳晟第一次遭遇「四個警察帶著國家安全局的機密公函來家裡查問」母親的焦慮驚惶,於年輕的心靈蒙上一層厚重陰霾。 但是,吳晟秉持正直、為公義、為促進更合理的社會的批判精神來創作;三十多年的創作史,就是最好的見證。在一九七0...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73)字彥和,南朝梁東莞(今江蘇省武進縣)人。早年家貧,依沙門僧祐,研習佛教經論,晚年出家,法名慧地。著《文心雕龍》五十篇。書中討論的範圍廣泛,包括文學源流、文體區分、創作方法及文學批評等方面,為體大思精的文學理論著作。
平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復原。《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詔使襃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創作。疾平復,乃歸。」《高僧傳.卷九.竺佛圖澄》:「澄迺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也作「平服」。
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法」亦名「師法」,是指漢代各家經學的標準學說。西漢初年的經學講求微言大義,尚無所謂家法;當時傳授經學的大師有田何傳〔易經〕,伏生傳〔尚書〕,申培公、轅固公、韓嬰等傳〔詩經〕,高堂生傳〔禮〕,胡母生和董仲舒傳〔公羊春秋〕。初各家所傳,大體上只是註解字詞,闡釋大義;後來漸次相傳,各代弟子賡續有所發揮,因而逐漸趨於細密,並發生分化。又因漢代以經學取士,各學派為爭取出路而競爭,詮釋愈益新巧繁複,以求勝過其他家派。至宣帝時,鑒於經說紛歧,乃召開石渠閣會議討論經學;會後確立某些派別的說法為官方認定的標準學說,並做為取士的標準。這些學說遂因此取得權威地位,而為後來的學習者所遵循;這類的標準學說便稱為...
情隨事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是:人的感情會隨環境改變,過去自以為得意的事,到了後來,一回頭看,已成往事,只能回味了。文人作家的創作靈感正是從這種感情轉變中獲得,然後一路來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一段文字中的「情隨事遷」可能就是後來「事過境遷」的典源。「情隨事遷」的意思是:思想、感情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而「事過境遷」是指事情過了,環境也已改變,二者一義之轉,當有引申的脈絡可尋。這句成語常見於後代小說中,例如在清朝的小說《黃繡球》第三回中提到黃繡球遇到一場流言的困擾,後來乾脆躲在家裡,等「事過境遷」後,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固執一說,不知融通。如:「詩是神來興到的創作,不可一個蘿蔔一個坑兒的考據。」
別有風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藝術表演或創作另有獨特的風格和特色。[例]她的嗓音沙啞,唱起歌來別有風味。
柳宗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結識官場上層人物,如帝師王叔文等。文學主張「文以明道」,『道』指的是儒、佛、道三家。在散文及詩歌創作上尤其出色。古文方面,他大力提倡,並擅寫政論(如:《封建論》)、傳記,如《捕蛇者說》 、山水遊記,其中山水遊記最為出色,為山水遊記之宗,如《永州八記》 。詩歌方面,著名的有《江雪》、《漁翁》等。也善寫寓言,如《三戒》 (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驢)、《羆說》、《蝜蝂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